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三屆全國高校非遺教師培訓班于2018年8月11—19日在首都師范大學開班,由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豐臺區(qū)職業(yè)與成人教育集團非遺與設計學院、中傳笛聲教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協(xié)辦。
此次培訓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講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系列課程。苑利理論高屋建瓴,案例生動活潑,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開拓者,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先行者,堪稱中國非遺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央文史館館員田青帶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諸問題》。他視非遺為父母,其語“老夫朽矣,但仍在‘盡孝’”一出,會場內掌聲雷動,經久不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項陽講授《關于音聲技藝類非遺申報與保護的相關問題》,講述如何認識和保護音聲技藝類非遺,令人惑開悟解。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崔凱的《民間說唱藝術解碼》,妙語連珠,引得掌聲陣陣。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講授《匠者仁心:一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追求與夢想》。他以匠者仁心實踐著一座頂級博物館掌舵者的責任與擔當,開啟故宮博物院“活”起來的偉大征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謝颙丞講授《兩岸非遺保護傳承及應用服務》。他身處海峽對岸,卻心系祖國,以理論與實踐助力文創(chuàng)服務國家戰(zhàn)略。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郗志群講授《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傳承保護》。他治學嚴謹,具有典型的歷史學者氣質。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員們赴中國紫檀博物館、蔚縣實地調研,近距離感受博大精深的紫檀文化、打樹花技藝和剪紙藝術。
(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何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