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畢 于新強 馬艷
鶴峰縣是湖北省茶葉的主產區(qū)。為了確保茶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茶產業(yè)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鶴峰縣在發(fā)展有機茶園高效栽培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為全面提高鶴峰茶品質起了積極的作用,對于做大做強鶴峰茶產業(yè)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湖北省鶴峰鑫農茶業(yè)有限公司有機茶園為例,總結出有機茶園豐產高效栽培技術。
鶴峰縣茶葉栽培歷史悠久,是湖北省茶葉主產區(qū)之一,縣委、縣政府提出“茶葉全域有機”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不斷提升茶葉品質,促進茶產業(yè)升級。全縣現有茶園面積 37.5萬畝,其中采摘面積約32萬畝,2017年茶葉綜合產值28億元,農業(yè)產值12.8億元,占全縣農業(yè)總產值的60%以上,僅茶葉一項人均純收入達5565 元,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以上,茶產業(yè)已成為我縣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yè)。隨著國際社會對農產品設置的綠色壁壘日益森嚴,質量安全問題已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直接關系到茶產業(yè)的生死存亡。因此,按照高效安全生產要求,走有機生產之路勢在必行。鑫農茶業(yè)有限公司從2013年開始,致力于有機茶事業(yè),現已開發(fā)有機茶園3300畝,嚴格管理每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確?!皬牟鑸@到茶杯”的全程質量跟蹤和控制,通過4年的有機轉換,2017年12月,正式通過了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有機認證。用事實有力地證明了有機農業(yè)不僅食品更安全,經濟效益也更高的真理,也為我縣有機農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示范?,F將有機茶園的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有機茶園的基礎建設
1.1 環(huán)境要求 有機茶園對環(huán)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園區(qū)的空氣、土壤和灌溉水必須符合NY 5199- 2002《有機茶產地環(huán)境條件》的質量標準要求。一般選擇遠離城鎮(zhèn)、工礦區(qū)、交通樞紐和居民生活區(qū)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建園。鑫農茶業(yè)公司選擇海拔700-1000 米的山地約5000畝,人工開墾其中的3000畝作為有機茶園。茶園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氣性及透水性良好,無污染源。
1.2 灌溉系統(tǒng) 在茶園建設水池,做到有水能蓄、澇時能排、旱時能灌。根據地形和茶園分布修筑排、灌水溝、蓄空曠地或田林交界處,每10-15畝設一個約5立方米蓄水池或蓄水坑,并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在有條件的茶園內鋪設管道,引水入園,建設微噴灌、滴灌等水利設施,以改善茶園的生態(tài)與灌溉。干旱季節(jié),依干旱程度采用園內灌水溝噴灌,保持茶園土壤濕潤,促進茶樹生長;雨季根據實情適時適量排水,避免根部長期浸水腐爛。
1.3 茶園道路 為使茶園管理和運輸方便,根據整體布局,茶園需設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連接成網。有機茶園生產路不要求硬化,但必須達到晴雨暢通,機動車不得隨意進入茶園,以免造成尾氣污染。
2 有機茶園的生態(tài)建設
2.1 茶園綠化 開墾茶園不宜毀林種茶,破壞原有植被,園邊、路旁盡量保留原有樹木。茶園綠化,可選擇一些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林,如鑫農公司有機茶園每畝套種20株桂花樹、銀杏樹等高桿喬木,形成喬灌結合、以短養(yǎng)長的復合生態(tài)模式。
2.2 茶園套種綠肥 茶園實行套種綠肥,雜草實行臺刈,防止水土流失。套種的綠肥品種可選擇有機肥1號、平托花生、圓葉決明等。套種的綠肥作物應及時進行割青、埋壓或作為覆蓋物鋪于茶樹莖桿周圍,以免影響茶樹正常生長 。
2.3 改除草為護草 茶園內幼嫩小草、低矮雜草均不除,更不能使用任何除草劑,對多年生雜草采用人工拔除,將割來的山草,鋪于茶樹根部,使新生草芽得不到陽光而達到抑制雜草的目的。同時,山青草腐爛后,用于漚肥成為能被茶樹吸收的有機肥料,也起到為茶樹保濕、防止土壤板結的作用。
3 有機茶園的管理技術
3.1 品種搭配 鑫農公司有機茶園,主要種植“中茶108”“鄂茶10號”“福鼎大白”等品種。畝栽3500株左右,適當的稀植,可保持茶園通風,減輕病蟲害。茶園多品種的合理搭配,可豐富品種資源,防止品種過于單一引起茶園有害生物暴發(fā)猖獗,同時可錯開采摘與加工高峰期,對提高茶園整體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均具有重要意義。
3.2 茶樹修剪 根據茶樹生長情況進行修剪。栽植后二年內進行2-3次定型修剪??蓽p輕茶園害蟲優(yōu)勢種群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螨類的發(fā)生為害。開采后每年于秋冬季茶樹生長停止時進行輕修剪。除了茶樹修剪外,還要對防護林、行道樹和遮蔭樹等進行修剪整理,以免影響茶樹生長。
3.3 茶園施肥 有機茶園禁止施用有害垃圾、污泥及各種化學肥料、植物生長素及化學合成的葉面營養(yǎng)液。鑫農公司有機茶園的有機肥來源于來自本縣經檢測合格的羊糞和牛糞加工發(fā)酵的有機肥。
3.4 茶園覆蓋 茶園鋪草覆蓋常年都可進行。鋪草的標準以不露地表為佳,約10cm厚,每畝需覆蓋1500公斤左右。為減輕茶園受伏旱高溫影響,在伏旱出現之前,選土壤水分還比較多的時候,先行淺耕松土,隨即鋪草覆蓋 。
4 有機茶園有害生物的綠色防控技術
4.1 強化農業(yè)防治 茶園冬季要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清除病蟲枝葉、科學清園等以降低病蟲越冬基數,穩(wěn)定茶園復合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生物群落的多樣性。
4.2 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杜絕使用化學農藥、肥料和人工合成的生長調節(jié)劑。推廣物理防治技術,根據茶園害蟲具有的趨色、趨化、趨光等特點,在茶園內插上黃板配套昆蟲信息素和懸掛殺蟲燈進行誘殺,每畝茶園插黃板20片,每年5月掛放一次,殺蟲燈按30畝設置一盞。通過誘殺,可有效降低害蟲蟲口密度。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應用BT生物農藥??刹捎蒙镏苿鞍捉┚边M行短期控制;釋放、輸引人工繁殖的害蟲天敵“赤眼蜂”進行長期控制。結合園間雜草栽培和覆蓋可為害蟲天敵提供過渡寄主的生態(tài)保障,促進茶園可持續(xù)發(fā)展 。
4.3 現代農業(yè)技術的應用。目前,全球通訊、能源等新技術發(fā)展為有機農業(yè)的大發(fā)展提供了許多現代農業(yè)技術支持,使得有機農業(yè)種植大大提高產量。鑫農公司有機茶園利用4G通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在茶園建立智能農業(yè)可視系統(tǒng),與互聯網連接,全天24 小時可對有機茶園進行實時監(jiān)控。如果茶園出現病蟲害,遠在千里之外的茶葉技術專家在打開電腦,就可以指導防治。同時,物聯網技術還可以保證產品可追溯和防偽。
作者單位: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