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國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就是讓學生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發(fā)揮學生手、口、心、腦同時啟用的作用,體會作品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從而使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感訓練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指導
語文教學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就是讓學生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發(fā)揮學生手、口、心、腦同時啟用的作用,體會作品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從而使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感訓練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明確朗讀的基本要領
朗讀時,首先要求讀正確,即要用普通話讀,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不添字,不唱讀,不頓讀。其次是要求學生讀得流利,即不復讀,不斷讀,不讀破,停頓間歇分明,語氣連貫流暢,朗讀速度適中。再次是要求學生讀得有感情,即要繪聲繪色,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語調能準確地傳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樸實、自然。
二.界定朗讀的訓練形式
1.情境創(chuàng)設法。語文教學中的所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實例或直觀形象的實驗演示引出疑問,制造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設置問題要注意命中要害,體現(xiàn)重點難點,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誘導學生思考,訓練學生思維,達到訓練目的。在教學《長城贊》一文時,先讓學生畫一幅你心目中的長城,學生很感興趣,但就是想要一幅長城圖先看看,然后再畫。這樣我的教學掛圖很自然就有用途了。一般情況,我們對于學生所研究的問題的答案先不要表態(tài),讓學生帶著好奇去學課文。這樣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可使學生形成懸念,課堂上必然會聚精會神地隨教師一起研究新課內容,探求問題的答案。
在指導朗讀時,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送元二使安西》一文,我放出了一首有關送別題材的鋼琴曲。在一陣憂愁傷感的旋律過后,讓學生跟著悠揚起伏的琴聲開始朗讀。這樣,送別的那種黯然銷魂的情感都在他們動情的朗讀中體現(xiàn)了出來。
2.舉行競賽法。在多種讀的形式中,細細品讀是不可缺少的??梢圆捎貌煌母傎惙绞竭M行,比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志。只有學生有了主體意志的情況下,才有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3.范讀引領法。葉圣陶指曾說:“教師的范讀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有聲有色的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作品中的優(yōu)美、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fā)生共鳴。
4.藝術表演法。指導朗讀時,教師營造一個表演舞臺,讓他們積極地參與表演和模仿活動中朗讀,從而使朗讀訓練簡潔高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文章適合于學生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一開始,學生有可能顧此失彼,不是太熟悉,訓練時間長了,也就得心應手了。如教學《負荊請罪》這則歷史小劇本時,我讓兩名學生分別擔任人物角色,進行形象化的表演。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通過對劇本臺詞的閱讀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由于以朗讀表演為主的手段,學生在角色朗讀中感悟了人物性格,促進了朗讀,提高了課堂效率。
5.異中求同法。是指要根據(jù)文章的性質及文體進行比較朗讀,通過甄別、篩選、提煉,揭開不同文章的表面現(xiàn)象,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的方法。如記敘文就用講故事的口吻讀,詩歌要讀出古今不同的韻味,議論文要從抑揚頓挫上讀出鮮明的論點等。這種朗讀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求同思維,目的在于找到文章共性的同時,更注重個性差異,從而掌握“定法”。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探尋其共同點,領悟其規(guī)律性,以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求同之妙,在于使學生在比較歸納中將新舊知識自然聯(lián)系起來,迅速掌握同類知識的規(guī)律性,從而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語文朗讀水平。
總之,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計劃的進行朗讀指導,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讀中不斷加深理解,輔以教者的示范、指點,學生的多讀多練以及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使學生讀得真摯自然,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這將有益于學生,有益于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東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