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梅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腦梗塞好發(fā)于老年人,臨床癥狀以偏癱、失語為主,指的是人體腦部動脈硬化病變或存在血栓,而使得腦動脈官腔變窄、閉塞,并使得人體腦部組織局部壞死。該病具有較長的病程且發(fā)病急,通常需要長期接受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心理極易產生焦慮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到臨床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特此以我院收治的60例腦梗塞恢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探討其心理護理要點?,F作如下報道:
研究對象為我院60例腦梗塞康復期患者,于2016年09月~2017年09月間收治,以電腦隨機的方式平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各30例。研究組中16例男性研究對象,14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60~88歲,平均(73.5±3.7)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3.7±0.6)年;常規(guī)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1~88歲,平均(73.7±3.8)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8±0.5)年。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組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觀察、用藥護理以及日常生活指導等。研究組在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的同時實施綜合心理護理,方法為:(1)緊密護患關系: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入院的患者,并為患者介紹相關規(guī)章制度、醫(yī)療環(huán)境、同病室內的其他病友,著重為患者介紹責任護理人員、主治醫(yī)師,旨在讓患者盡快融入新的環(huán)境,消除其陌生感。(2)樹立向上的心態(tài):幫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之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加強巡視,并積極與患者交流,將腦梗塞的病因、治療方法及其效果、病癥表現、預后等有關知識詳細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屬,著重告訴患者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便于讓患者正確了解掌握疾病知識,并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擁有克服病魔的勇氣。(3)社會支持:臨床治療期間,患者也會因為治療費用、治療效果等而產生焦慮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與患者家屬交流,囑咐患者家屬多關心、陪伴、支持、理解患者,積極與患者談話,耐心傾聽其訴說,并針對性的予以心理疏導或情感支持,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消除其擔憂、顧慮。(4)環(huán)境護理:干凈整潔、明亮通風的治療環(huán)境對改善患者焦慮心理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良好的采光條件以及通風條件,同時嚴控室內溫度、濕度;鼓勵同病室內的病友積極交流,分享各自的治療體會,這有利于人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
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數≥55分則表示患者存在嚴重的焦慮心理,即分數越高,患者焦慮越嚴重。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臨床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兩組護理前的SAS評分無差異意義(P>0.05),但經過心理護理后的研究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結果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SAS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SAS評分(±s,分)
小組病例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3062.3±3.330.5±4.1常規(guī)組3062.1±3.448.7±4.4 t-0.23116.575 P-0.8180.000
腦梗塞患者得到臨床搶救后,雖然可以脫離生命危險,但是極有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而使得患者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诖耍凑栈颊邆€性特點、實際病情,為其制定相應的心理疏導方案,以減輕其焦慮程度,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另外,腦梗塞病情多變,且身體各個器官功能正在逐步衰減,使患者無法吞咽、無法言語、無法活動肢體,而護理人員每天都在與患者接觸,故實施全方位的心理護理,是十分有必要的[2]。首先,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消除其擔憂、顧慮,減輕其心理壓力,囑咐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安慰,并建立治愈的信心;然后在交流期間慢慢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贏得患者信任和好感,這樣便可以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臨床各項治療與護理工作。本次研究發(fā)現,研究組護理后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為腦梗塞恢復期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更為優(yōu)良。綜上,心理護理在腦梗塞恢復期患者的應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臨床普及。
[1] 季 玥.腦梗塞康復期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5):254-255.
[2] 魏傳珍.腦梗塞康復期患者心理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4,33(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