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恬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0
信訪秩序的維護與信訪人權利的維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國家《信訪條例》頒布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信訪秩序,使信訪行為有法可以。信訪秩序的維護是引導信訪人合法、合理、合規(guī)的在法治化軌道內(nèi)解決矛盾和糾紛并推進信訪制度法治化的應有之義。但是維護信訪秩序的工作還有待于加強:
信訪人的信訪行為:纏訪、鬧訪、違法方式信訪、非訪等行為時有發(fā)生,出現(xiàn)了新型的違法信訪行為,如有組織的信訪、教唆他人信訪、委托他人信訪、簽訂息訴罷訪協(xié)議領取救助金后又反悔繼續(xù)纏訪鬧訪等,造成了不良后果。通過這種非訪方式上訪可以對黨政機關形成某種壓力,若不采取此方式,辦案人員對待信訪事項也只是公事公辦,不會在決策過程中過多考慮信訪人利益。由于這一做法,請愿者只能以請愿的方式和手段為重點,盡可能突破正常秩序,喚起上級的關注。這導致信訪秩序混亂,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雖然國家到地方頒布了文件維護信訪秩序,但是現(xiàn)有的文件打擊信訪人違法信訪行為時存在很大不足,比如抓手有限、難以取證、打擊違法行為不全面等。在取證方面,信訪工作人員主要是聽取信訪人的證詞和查閱信訪人提供的材料,有時也會對事件的相關情況做一定的詢問和調(diào)查。然而,信訪不能為雙方提供個人溝通和對抗的機會。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只聽取請愿者的一方,不會要求對方參與調(diào)查。因此,由于取證的無法突破,導致最后案件的處理效果不佳,因而對違法信訪人打擊不足。
目前,處理過程中的信訪,無論是轉送辦公室、督導還是審批領導的批準,都會再次送回原有部門處理責任。這樣的請愿程序,作為原來的處理部門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結論”,很難受到這種“結論”的重新處理。這樣的程序從一開始就影響了其公正性。
建立健全信訪秩序,是暢通信訪渠道,保障信訪群眾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同時建立健全信訪秩序,有利于保持政府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并對規(guī)范信訪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享有國家賦予的信訪權,例如:提出信訪事項的權利;獲知相關信息的權利;要求復查復核的權利;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的權利等。信訪人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應該承擔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的義務。例如:遵守提出程序的義務;遵守走訪形式的義務等。維護信訪秩序,打擊信訪人手段應得當,在使用過程中應把握好一個合理的度。打擊手段得當可以很好的維護信訪秩序,若打擊用力,則會成為地方政府官員打擊報復信訪人的一種手段。因此,我們應合理合法合規(guī)的保障信訪人的權利,并維護好信訪秩序,提出了借鑒黑名單的方式,對信訪秩序進行維護,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黨和國家提出建立社會誠信體系,信訪人守信是社會誠信的應有之義。黑名單作為一種信用監(jiān)管手段,一方面,它可以對進入黑名單的信訪人給予足夠的懲罰;另一方面,黑名單制度具有警示和威懾功能,并能夠消弱那些尚未進入的信訪人的違法違規(guī)動機,以強化其未來守信的可能。我們可以借鑒這種信用監(jiān)管方式,將其應用于信訪領域。建立信訪人黑名單,不僅有利于我國信訪工作的開展,還有利于我國黑名單制度的完善。
對有明確答復意見的、信訪終結的以及明顯無理取鬧、纏訪鬧訪的上訪對象列出名單,形成“決定不接訪人員名單”并明確告知信訪對象。若有上述行為者在其知道已經(jīng)列入“決定不接訪人員名單”的情況下,再進行非訪上訪的信訪人列入信訪人黑名單。
其主要內(nèi)容應包括:名單主體的基本信息(姓名、單位、單位負責人、身份證號);列入名單的事由(包括認定違法信訪行為的事實、認定部門、認定依據(jù)、認定日期、有效期等)。
1、所有部門進行信息共享。建立統(tǒng)一的信訪人“黑名單”信息系統(tǒng),鼓勵多部門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lián)合約束和懲戒,體現(xiàn)“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原則。2、進入黑名單的信訪人所有部門不接待;進入黑名單的信訪人以及信訪案件不作為對當?shù)匦旁L工作的考核內(nèi)容。反之,對依法行為給予表彰,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信訪工作考核不能只看結果,更要重視其處理過程是否依法依規(guī)。若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既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也不利于對問題的解決。甚至會誤導人們,使其進入非法領域,產(chǎn)生一些非法的想法。3、進入信訪人黑名單后,鼓勵各類社會組織、金融機構、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其他企事業(yè)單位等積極參與,形成對黑名單里的信訪人進行多部門、多單位、多領域的共同懲戒。對列入“黑名單”系統(tǒng)的信訪人,鼓勵社會機構限制乘坐飛機、軟臥、動車等高等級交通工具,限制提供信貸、擔保、辦理信用卡等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