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妍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2004年5月10日,內蒙古某人民醫(yī)院在治療過程中對李某輸入與其相反的血型的血液,后其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死亡。死者李某的父母訴至法院,審理后,該地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民事判決。判決后,當事人提起了上訴。在第一次審理期間,該中院委托了司法鑒定中心對給李某進行治療過程中誤輸血與李某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進行了鑒定。在發(fā)回重審后,該中院在審理中啟用了專家證人制度。盡管在訴訟中專家證人的作用可見一斑,但該制度對案件的審理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在我國,專家證人的角色相當于法官的科學顧問,在其適用中把這類人員統(tǒng)稱為專家輔助人,即法官的輔助人。
我國的民事訴訟中建立的鑒定人制度,其目的就在于解決一些專門性知識的爭端。但一項制度的本身,一定會存在著一些其本身自有的缺陷。例如:對抗性低、透明度不高及法官過度依賴著其結論等弊端。為了解決其中的不足,2012年民事訴訟法正式將專家輔助人寫入法律之中。專家輔助人是指在其專業(yè)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專門的知識或經驗,根據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對訴訟活動中涉及到的專門性問題發(fā)表自己專業(yè)性的見解,幫助審判員對案件在專業(yè)領域內的事實進行準確認定的人員。
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三點:1、法院對專業(yè)問題解決的方式不斷增加。當事人除了提請鑒定外,還可提請專家輔助人出庭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專家輔助人出庭,有效的改善了當事人對專業(yè)性問題模糊不清無法進行辯論的不足。3、專家輔助人所提的建議,有利于法官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心證,使得法院能夠更加客觀的審判案件。
專家輔助人制度對于解決訴訟過程中的專業(yè)性疑難問題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訴訟中專家輔助人針對專業(yè)性問題為法官提供專業(yè)性建議或意見,從而使法官確定更加科學心證。這也印證了專家輔助人制度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存在的重要性,進而推動案件公正的解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美國,專家輔助人是指某個特定領域內,被認定為具有專門知識,能夠以其意見等形式來證明的人。專家輔助人能夠在案件的審理中適當的對一些專業(yè)性問題進行解釋,之后向法庭陳述自己的專業(yè)性的意見。
在英國,專家輔助人是指在特定的領域內,因其所具有知識與經驗,為法庭提供專業(yè)性意見的人。其資
格認定相當寬松,只要是有著專門的知識與經驗即可。
在日本,將其概括為補充當事人對專業(yè)知識表述有一定欠缺的人,即發(fā)揮著訴訟輔助作用的人。訴訟輔佐人在法庭的允許下可以自由選擇。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該群體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的標準如何,并且如何證明自己有資格參與法庭審理并提供意見,都需要在立法上進行明確規(guī)定。專家輔助人出庭質證,可以使一些涉及的專業(yè)性問題更加明確,能夠幫助當事人和法官更加科學的認定案件的真實性??墒窃诹⒎▽用?,其意見的效力與認定還未在法律上進行更好的說明,這將直接導致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所采納的鑒定意見少之又少。
法官在查明案件事實的過程中,專家輔助人的專業(yè)建議或者意見都會對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法律從頂層設計上就規(guī)定好專家輔助人訴訟中的權利,以及其中所需肩負的責任義務。這種制度的設立,更能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司法的公正。
就專家輔助人的權利而言,其需在開庭審理之前知曉訴訟案件的全部真實情況、進程以及案卷資料等。在有需要時也可詢問當事人。并且專家輔助人需遵守職業(yè)道德,作出獨立公正客觀的解釋,值得注意的是其有權拒絕當事人部分的不合理的要求。
就專家輔助人的義務而言,其目的是為了協(xié)助當事人進行舉證以維護訴求或者質證對方答辯,因此專家輔助人應尊重科學,并且在參與案件的審理后,在其為法庭提供完畢其所需的專業(yè)性問題的說明后,該案件審理還沒有結束,為了不影響到后續(xù)的審理,在專家輔助人退出法庭時,對其所了解的案件材料,涉及的隱私方面需要承擔保密義務。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成熟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民事訴訟專家輔助人也是如此,它的建立及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方面要構建與中國本土法律具有融合性與可操作的專家輔助人制度,另一方面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更加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