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診斷為慢性鼻竇炎(ICD-10:J32.902),行鼻內(nèi)鏡下鼻腔鼻竇手術(ICD-9-CM-3:)。
根據(jù)《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①癥狀:鼻塞、流膿涕、頭痛、發(fā)熱、嗅覺減退等。②體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膿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充血腫脹或伴有鼻息肉。③鼻內(nèi)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CT或MRI):提示鼻腔鼻竇黏膜慢性炎癥。
根據(jù)《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鼻內(nèi)鏡下鼻腔鼻竇手術。
7 d。
①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J32.902慢性鼻竇炎編碼;②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必需的檢查項目:①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②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糖、凝血功能、血型;③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④胸部X線、心電圖、心臟彩超;⑤鼻腔鼻竇CT、鼻內(nèi)鏡檢查。
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檢查項目:①過敏原及相關免疫學檢測;②鼻功能測試;③呼出氣體一氧化氮監(jiān)測。
①抗菌藥物:按照《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基本原則要求,合理選用預防用抗菌藥物。②糖皮質(zhì)激素:鼻內(nèi)局部噴霧,酌情口服或靜脈使用。
①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②術中用藥:全身止血藥物,局部減充血劑。③手術:見治療方案的選擇。④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氣。⑤標本送病理檢查。
①根據(jù)病情可選擇復查部分檢查項目。②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國衛(wèi)辦醫(yī)發(fā)[2015]43號)中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要求,合理選用抗菌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鼻內(nèi)局部噴霧,酌情口服或靜脈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劑。③鼻腔沖洗。④清理術腔。
①一般情況良好;②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①伴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等,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②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需進一步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