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116000 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 遼寧 大連)
留置權的緊急行使,是指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進而不能履行債務時,為了保全債權人的利益,盡管債權未屆清償期,債權人也可以對已經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行使留置權。留置權緊急行使目的在于保證債權人的債權切實受償。
但是,緊急留置權的行使比普通留置權的行使條件要求更加嚴格,即債權人對于留置物的占有必須是通過合法途徑,且必須是持續(xù)不間斷的占有,而且債權的產生必須與留置物存在必要的聯(lián)系。留置權的緊急行使與一般留置權行使的不同之處,即其特殊性就在于其不要求債權必須已屆清償期,其行使不完全受時間方面的約束,因此可以將其視為留置權行使的擴張規(guī)定,是一般規(guī)定以外的例外規(guī)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2條規(guī)定:“債權人的債權未屆清償期,其交付占有標的物的義務已屆履行期的,不能行使留置權。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債務人無支付能力的除外。”即以但書的形式承認了留置權的緊急行使,但是,截至目前我國《物權法》中相關條款對該權利未做出規(guī)定。
首先,債權人喪失對留置物的占有能否成為留置權消滅的原因之一?在我國民法中,占有的喪失能否與留置權的滅失產生牽連關系,依然沒有強制性的明確規(guī)定。綜合債權人對債務人財產的持續(xù)占有狀態(tài),即非因侵權行為占有財產是留置權的成立要件,留置權人對于該財產的持續(xù)占有就成為其成立的必要條件?!逗I谭ā返?5條規(guī)定,造船人、修船人在債務人未履行合同時,可以留置其占有的船舶來保證造船或修船費用得以償還,船舶留置權在造船人、修船人對其所造或者所修的船舶喪失占有時消滅。盡管《海商法》屬于特別法,但是對于《物權法》而言,其中對于因喪失占有導致留置權消滅的規(guī)定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另外,留置權行使的時效依然存在問題。債權訴訟時效的效力能否對留置權的行使產生約束效力?留置權與債權本質屬性不同,留置權的訴訟時效和債權的訴訟時效亦大相徑庭,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二者應當適用并計算不同的訴訟時效。訴訟時效屆期與否,也不應當對二者產生法律上的效果。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司法解釋中,關于留置權緊急行使的規(guī)定僅存在于《擔保法》解釋的但書之中,這樣單薄的規(guī)范顯然是遠遠不足以支撐司法實踐的。一旦有當事人雙方因留置權能否緊急行使的糾紛出現(xiàn),缺失法律相關規(guī)定不僅不利于糾紛的解決,更拉低了司法效率,提高了司法成本,得不償失。
然而,綜合前文的分析,留置權在何時應當緊急行使,即判斷債務人是否喪失清償能力始終是留置權緊急行使的關鍵問題。如果判斷債務人喪失支付能力的權力不交給債權人即留置權人,而是交由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和審計,既可以避免債權人即留置權人濫用權力私自判斷債務人的經濟狀況,又可以避免債務人因留置權緊急行使所造成的財產損毀。此外,若立法規(guī)定第三方金融機構判斷債務人的支付能力存在與否,還可以減少當事人雙方因此產生的舉證糾紛,進而可以避免造成司法浪費,提高《物權法》的法律預防功能。
倘若《物權法》中增加了關于留置權緊急行使的規(guī)定,則與之相對應應當增加關于其消滅原因的規(guī)定。二者看起來似乎背道而馳,實則彼此獨立,相輔相成。在《物權法》中,由于物權法定,只有在留置權行使過程中存在法定消滅的要件時,其才能夠歸于消滅。在《擔保法》中,留置權歸于消滅的原因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這一立法缺陷直接導致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排除留置權的消滅。據此在《物權法》適用之外,物權法定主義也不得不被廣泛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擔保物權的消滅事由。綜上所述可知《擔保法》中對于留置權的消滅事由的限制,不僅未包括其應當包括的事由,其規(guī)定本身也過于單薄。實踐中難免出現(xiàn)由于擔保物毀損滅失造成了擔保物權的喪失的情形,留置權相關制度卻尚未對此做出規(guī)定,這更為司法實踐中處理留置權消滅問題造成了阻力。由此可見,我國《擔保法》立法過程中缺失相關留置權滅失原因的規(guī)定,直接導致了留置權行使過程中物權法定主義難以充分發(fā)揮作用。關于留置權消滅事由的規(guī)定尚未明晰,緊急留置權滅失事由的立法現(xiàn)狀也就顯而易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