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昶
(724200 勉縣中心法律事務所 陜西 漢中)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①。遺產作為繼承權的客體,當事人爭議的標的。繼承開始后,劃清被繼承人的遺產和他人財產的界限,對于正確處理繼承糾紛,防止誤判、漏判、錯判,正確處理案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樹立良好社會風氣,促進安定團結,意義重大。
我國《繼承法》第三條規(guī)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句話有4層含義:
一是遺產發(fā)生的時間界限,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這個時間界限是客觀存在的,不能人為改變的事實。公民死亡前的財產不是遺產,死亡后才產生的財產,如死亡賠償金等,也不是遺產(下文有專門論述);二是作為遺產必須是公民死亡時尚存的財產,已經消費了不存在的財產不是遺產;三是作為遺產,必須是死者(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他人財產不是遺產,遺產在共有財產之中的必須從共有財產中分離出來。所以必須把遺產與他人財產的界限劃分清楚;四是遺產必須是合法財產,非法財產如貪污、盜竊和民事侵權所得財產都不是合法財產,都不能做為遺產。因此,作為公民的遺產必須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法律特征,缺一不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消極財產,如個人債務、拖欠的國家稅款等也可適用上述標準界定。(后文另有專門論述)
《繼承法》第三條還規(guī)定了可以作為公民遺產的財產有:“①公民的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③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⑤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⑥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⑦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p>
《繼承法》第四條還規(guī)定:“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guī)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xù)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公民的遺產范圍不斷擴大,可繼承的財產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
1.被繼承人投保的人身保險合同
(1)若沒有指定受益人,保險金屬于遺產。
江湖上一般的刀是用來殺人的,而天葬刀,卻是用來碎尸的。它是刀中的魔鬼,閃著鮮血的光芒,帶著鬼魂的邪性。千百年來,它飲了無數人的血,碎了無數人的肉,剁了無數人的骨,沾染了無數人的善惡靈魂。在一次次天葬的淬煉下,它變得愈加堅固、鋒利、殘忍和嗜血。它能夠斬斷堅硬的鋼鐵,能夠吞干敵人的鮮血,能夠霍亂堅定的心神,也能夠鎖困刀下的怨靈亡魂。
(2)若指定了受益人,保險金不屬于遺產,由受益人取得。但有例外:若受益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或者喪失、放棄受益權,則保險金仍屬于遺產。須注意:受益人與被保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確定死亡先后順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保險法》第42條)。
(3)被繼承人享有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具有專屬性,原則上不能繼承。但有例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若被繼承人生前已經書面承諾予以賠償的,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4)根據《繼承法》第33條規(guī)定的概括繼承與限制繼承的規(guī)則,被繼承人的財產權利與義務都是遺產,繼承人繼承財產權利時,應當在繼承的財產權利的范圍內承擔清償被繼承人生前所負債務的義務,和清償被繼承人拖欠國家稅款的義務。
下列權利(義務),不屬于遺產。
(1)被繼承人享有的人格權、身份權不能繼承②(有例外:著作權中的發(fā)表權可以繼承)。
(2)被繼承人死亡后,其親屬應得的撫恤金不能作為遺產繼承由有關部門按有關規(guī)定處理。
(3)被繼承人個人承包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于遺產,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辦理,但產生的個人收益屬于遺產。
(4)被繼承人享有的國有、集體自然資源用益物權,不是遺產,但由此產生的個人收益是遺產。
綜上所述,人格權、身份權和沒有所有權的財產權是不能繼承的,如土地承包經營權、用益物權等,這些權利公民個人沒有所有權,公民死亡后不能做為遺產繼承,只能按照國家法律、政策及承包合同辦理,但由此派生的個人收益可以做為遺產繼承。
繼承是基于婚姻家庭和血緣關系而產生的關于財產的承接移轉關系,因此遺產往往存在于夫妻共有財產之中,或家庭共有財產之中。
(1)夫妻共有。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產生的財產,除有特別約定的以外都屬于共有財產。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例如:甲(夫)、乙(妻)婚后與父母分居,甲、乙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積累1000000元,甲不幸身亡,父母要求繼承兒子的遺產,處理該案時應先分出500000元歸妻子乙所有;剩余500000元為遺產。由乙、父母和乙的未成年兒子,四繼承人平均繼承,每人繼承125000元。
(2)家庭共有。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包括配偶的財產),剩余的才是遺產。遺產由全體繼承人繼承。
例如:甲(夫)、乙(妻)婚后生有一子丙(未成年),三人與父母共同勞動、共同生活,甲死亡時,全家共同積累財產200000元,處理該繼承糾紛時,該200000元由四個成年人(含被繼承人)平均分配,每人分得50000元,其中甲得的50000元為遺產,由四繼承人平均繼承。
在該案中,50000元遺產為什么不給乙先分出1/2再由四繼承人繼承呢?因為200000元是全家共同生活時,四個成年人共同積累的財產,甲去逝后,分家析產時乙應得的5萬元已經分給了她,甲得5萬元純屬甲的遺產,所以不能再分一半給乙。
一句話,遺產在共有財產之中的,必須先析產,后繼承。此外,民辦學校、民辦醫(yī)院等非營利性公益事業(yè)單位,本身不能作為舉辦人的遺產繼承,但出資人從辦學節(jié)余中取得的合理回報的權益可以被繼承。
繼承開始的時間就是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我國《繼承法》第2條規(guī)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崩^承開始的時間的法律意義是:①確定遺產與非遺產的時間界限。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其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便轉化為遺產。②確定繼承人范圍的時間界限。只有被繼承人死亡時生存的法定繼承人和遺囑繼承人才為繼承人。繼承開始前受孕的胎兒活著出生的,有取得遺產的權利。③確定遺囑是否有執(zhí)行力的時間界限。有效的遺囑,只能在繼承開始后才有執(zhí)行力。④確定繼承權取得、拋棄的時間界限和繼承權訴訟時效20年的起算點。
確定繼承開始的時間中,如遇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又不能確定死亡的先后時間順序的,一般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如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fā)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繼承開始的時間與遺產分割的時間不同。繼承開始的時間是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是不可改變的法律事實。遺產分割的時間是繼承人實際取得遺產的時間,可由繼承人協(xié)商而定。
繼承開始的地點,一般為被繼承人生前的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
1.繼承權的接受
繼承權的接受,是指享有繼承權的繼承人接受被繼承人所留遺產的意思表示方式。我國《繼承法》第23條規(guī)定,接受繼承不需要繼承人作出特別的表示方式。只要繼承人不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就視為其接受繼承。其立法含義是為了切實保護各繼承人的權益,防止少數知道被繼承人死亡事實的繼承人,以其他繼承人沒有做出接受繼承的特殊意思表示為由剝奪他們的繼承權。所以,在立法時采用了不要式法律行為的規(guī)定。
2.繼承權的放棄
繼承權的放棄,是指繼承人作出不接受遺產的意思表示。我國《繼承法》第25條規(guī)定,放棄遺產繼承的意思表示,必須采用明示的意思表示,即要式法律行為。且應當在遺產分割前作出。在遺產分割之前沒有作出放棄繼承權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這一規(guī)定的立法本義和上文繼承權的接受相輔相成的,都是為了保護各繼承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立法的嚴緊性。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2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3.繼承權的喪失
繼承權的喪失,是指繼承人依法失去繼承權。依據我國《繼承法》第7條規(guī)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①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②為爭奪遺產殺害其他繼承人的;③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jié)嚴重的;④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jié)嚴重的。
繼承權的喪失是基于法定原因,不是基于喪失繼承權者的意思表示。
我國《繼承法》第33條規(guī)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边@一規(guī)定表明,繼承人對于被繼承人的債務清償,以實際繼承取得的遺產價值來負擔清償債務的責任,債務數額超過遺產價值的,繼承人僅就遺產價值償還債務,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除外。放棄繼承遺產的,可以不負責清償債務。
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在實踐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分清被繼承人的債務和被繼承人以個人名義代表全家所欠的債務。不能把繼承人生前家庭所負的共同債務,包括夫妻共同債務,當作被繼承人生前的個人債務,完全從被繼承人的遺產中清償。②繼承人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即使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也應為其保留必要的財產。③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和遺贈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不足清償時,剩余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所得遺產償還,如果只有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是指沒有人依法繼承的被繼承人的遺產。我國《繼承法》第32條規(guī)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钡?,由國家或集體組織供給生活費用的烈屬和享受社會救濟的城市居民,其遺產仍應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
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時,有遺囑繼承人的,按照有執(zhí)行力的遺囑繼承,沒有遺囑繼承人的由法定繼承人按照法定繼承順序繼承;對遺囑未處分完的遺產,亦由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
注釋:
①繼承是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
②公民享有的人格權、身份權不能繼承。因繼承權是一種財產權。人格權、身份權是一種專屬權利,任何人不得代為行使,所以不能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