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影 李 淞 張遜娟 劉伯巖*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腦梗死的患病率、病死率均較高,老年人為該病多發(fā)人群。考慮到高齡腦梗死患者有著較差的身體功能,需要在實施藥物治療時,高度重視用藥的禁忌證、藥物使用劑量等。丁苯酞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新型輔助藥物,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中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對患者微循環(huán)進行改善,且能促使缺血區(qū)的腦血流得到提升,還可以對梗死區(qū)域腦水腫進行控制,有效保護血腦屏障[1]。有研究認為,在高齡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在常規(guī)雙抗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丁苯酞治療,能增強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2]。本研究以82例高齡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雙抗與丁苯酞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齡腦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82例,所有患者年齡均為80歲及以上,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颊呒凹覍倬橥狻1狙芯颗懦瑖乐匾暳φ系K、聽力障礙、意識障礙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含嚴重心、肝、腎及其他嚴重伴發(fā)疾病的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2例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80~98歲,平均年齡(82.0±1.9)歲。對照組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80~98歲,平均年齡(82.2±1.8)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上海九邦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815)與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826)聯(lián)合治療:100 mg阿司匹林口服,1次/天;75 mg氯吡格雷口服,1次/天。實驗組在對照組雙抗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823):100 mL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次/天。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標準和評定標準:①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評分)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得分越高,提示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3]。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治療前,實驗組、對照組NIHSS評分分別為(8.3±4.5)分、(8.4±4.4)分,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NIHSS評分分別為(4.4±2.5)分、(5.7±2.9)分,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CRP水平對比:治療前,實驗組、對照組血漿CRP水平分別為(10.8±3.6)分、(10.2±4.2)分,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血漿CRP水平分別為(6.2±3.0)分、(7.6±3.2)分,差異顯著(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實驗組發(fā)生率為7.3%(3/41):1例惡心,1例谷丙轉氨酶升高,1例腹瀉。對照組則為9.8%(4/41):1例惡心,1例谷丙轉氨酶升高,2例腹瀉。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
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會嚴重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尤其是對高齡患者來說,需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以往,臨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能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且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風險。臨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藥物能有效控制腦梗死患者病情復發(fā)率。
丁苯酞是臨床上常用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藥物,能對患者腦血循環(huán)進行改善。此外,丁苯酞還能在進入人體后,促使患者缺血區(qū)血管新生,使得缺血區(qū)腦血流量得到增加。而且,有研究認為,在高齡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抗血小板藥物與丁苯酞序貫聯(lián)合治療,能增強臨床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復發(fā)率[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5]。由此可知,高齡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與雙抗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顯著,能對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是影響腦梗死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丁苯酞能對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損傷及腦組織損傷進行抑制,從而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促使梗死面積縮小,對半暗帶區(qū)的病理變化進行控制。此外,丁苯酞還能對氧化應激損傷進行控制,從而改善患者腦缺血損傷,提升其認知功能。
此外,血漿C反應蛋白是另一個影響腦梗死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反映物質,其水平變化與腦卒中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呈正相關。而丁苯酞注射液能經由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炎性反應進行控制,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進行修復,促使動脈粥樣斑塊穩(wěn)定性得到提升,從而對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提升造成的炎性反應進行控制,有效保護腦組織,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血漿CRP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6]。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較低,且差異不顯著(P>0.05)。凸顯出雙抗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高齡腦梗死的安全性和優(yōu)越性,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高齡腦梗死采用丁苯酞與雙抗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浩,許杭雨,孫斌,等.丁苯酞治療超高齡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2):126-128.
[2] 孔德強,魏向東,王建橋,等.丁苯酞聯(lián)合雙抗治療高齡腦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6,24(5):284-287.
[3] 孔德強,魏向東,王建橋,等.丁苯酞聯(lián)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高齡老年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4):359-363.
[4] 孔德強,武桂平,石亞志,等.丁苯酞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療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血脂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5):535-539.
[5] 趙立華.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60例臨床觀察[D].銀川: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
[6] 丁榮椿,羅亮,劉向紅,等.阿替普酶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9A):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