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丹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德陽 618000)
1.1 一般資料:根據(jù)《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0年版),用腸鏡和病理證實,選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診治的12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組,選取120例到我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齡在24~74歲,平均(41.5±13.4)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排除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結腸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標本采集與檢測方法: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收集其3 mL清晨空腹靜脈血。并置于有分離膠的試管中,進行3000 r/min離心10 min,采集患者血清。本研究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XP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儀進行CEA、CA199,并采用原裝進口配套試劑;采用深圳新產業(yè)公司生產的 MAGLUMI2000化學發(fā)光儀進行CA724、CA242檢測,并使用該公司配套試劑。
1.2.2 糞便標本采集與檢測方法: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檢驗糞便常規(guī),正確描述糞便性狀,詳細記錄糞便情況,本研究使用日本OLYMPUS顯微鏡涂片,并按相關試驗方法操作完成隱血試驗。
1.3 判定標準:CEA、CA199、CA242、CA724、TPA五項正常參考范圍依次為:0~5 g/L、0 U/mL、l~35 g/L、0~12 U/mL、0~6 U/mL、<125 U/L(酶聯(lián)免疫法)。且依據(jù)相關操作說明進行糞便隱血試驗結果判定。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比較以方差分析,兩兩間的比較以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年隨訪結果:其中結腸癌52例,直腸癌6例。給予組織學分型發(fā)現(xiàn),乳頭狀和高、中度分化的管狀腺癌分化型81例,低分化管狀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分化不良型34例,未分化型5例。同時給予Dukes病理分期,9例A期,58例B期,45例C期,8例D期?;颊咴诖_診前均為進行放化療以及其他抗腫瘤治療。所有患者中有109例接受了手術治療,在術后4周,接受血清五項腫瘤標志物及糞便檢驗復查,并要求每3個月復查1次。術后連續(xù)觀察兩年,記錄分析所有患者的檢查結果等資料,統(tǒng)計復發(fā)以及未復發(fā)的患者,其中有11例因腫瘤惡化死亡,有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
2.2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研究組血清CEA、CA199、CA242、CA724、TPA的數(shù)值分別為(15.62±1.56)、(45.53±28.52)、(25.65±10.52)、(15.02±2.15)、(160.2±40.6),對照組的血清五項值為(2.68±1.06)、(18.50±2.15)、(2.89±1.09)、(4.28±2.24)、(40.8±8.9),研究組血清五項數(shù)值明顯比對照組高得多,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選取了120例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血清五項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糞便常規(guī)、糞隱血試驗檢測,給予2年多時間的觀察分析,探究結、直腸癌患者的診斷治療。顯示,研究組血清五項數(shù)值均比對照組顯著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兩年后復發(fā)患者腫瘤標志物CEA、CA199、CA242、CA724、TPA含量比未復發(fā)的顯著高,且糞便檢驗也有較顯著異常。
聯(lián)合糞便檢驗及血清 CEA、CA199、CA242、CA724、TPA等5項腫瘤標志物檢測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很有意義,臨床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邱冰,劉穎,王燕穎,等.CEA、CA19-9、CA72-4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胃、結一直腸癌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8):1017-1019.
[2] 高淑平.結、直腸癌患者手術治療前后血清CAS0、CEA、CA242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1):26-27.
[3] 陳如昌.聯(lián)合檢驗糞便及腫瘤標志物在結、直腸癌診治中的價值[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