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 董 鑫 趙程欣
危重顱腦外傷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多發(fā)且常見的危重癥疾病, 是指患者受到外界暴力間接或直接造成的頭部嚴重損傷[1]。其具有病情危重、復雜、發(fā)展速度較快以及病死率較高等特點, 若是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隨著我國對危重顱腦外傷的研究不斷深入,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因其顯著的臨床療效而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本研究中對38例患者實施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后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危重顱腦外傷患者, 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8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危重顱腦外傷, 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對照組患者中, 男21例, 女17例;年齡21~60歲, 平均年齡(42.47±6.28)歲;其中因車禍致傷18例, 因重物砸傷10例, 因高處跌落致傷6例, 因鈍器打擊致傷4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2例, 女16例;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43.47±6.39)歲;其中因車禍致傷19例, 因重物砸傷11例, 因高處跌落致傷5例, 因鈍器打擊致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呼吸道護理, 清除其呼吸道異物以確保呼吸暢通;對其傷口進行止血和包扎;對存在四肢骨折的患者給予骨折部位固定處理;對于出現(xiàn)呼吸困難或者呼吸衰竭的患者氣管插管術治療, 術前均進行昏迷狀況評估以及CT顱腦損傷檢查。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開顱減壓術治療:根據(jù)CT檢查結果確認患者顱內損傷位置, 在患者額顳頂部做一條弧形切口, 將大小為8.5 cm×6.0 cm的骨瓣進行去除操作后在硬腦膜上做弧形切口, 將腦內挫傷壞死組織及血腫清除從而起到降低顱內壓的效果, 減張縫合硬腦膜并留置引流管。觀察組實施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在患者額顳頂做大問號切口, 下方起至耳前顴弓上, 向上繞過頂結節(jié)后方, 向前至中線發(fā)跡, 骨瓣大小約12.0 cm×15.0 cm,將皮瓣以及骨瓣翻開后清除硬膜外、硬膜下及腦內血腫, 做到充分內減壓, 硬膜減張縫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GCS評分評定患者術后昏迷狀況, 分值越低表明昏迷狀況越嚴重。②采用ADL自評量表評定術后患者生活能力, 結果可分為5個等級, 1級表示患者術后完全恢復行動能力, 生活質量較高;2級表示患者術后具有獨立行動能力, 部分社會認知恢復正常;3級表示患者術后行動需在他人幫助下完成, 可以依靠拐杖或輪椅行動;4級表示患者失去自我行動能力, 但意識清醒且有部分語言能力;5級表示患者術后為植物生存狀態(tài)。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ALD分級情況比較 術后, 觀察組ADL 1級5例、2級7例、3級12例、4級4例、5級10例, 對照組ADL 1級0例、2級1例、3級3例、4級15例、5級19例, 觀察組術后ADL分級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U=5.383, 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GCS評分比較 術后, 觀察組GCS評分為(11.25±0.78)分, 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9.57±0.56)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785, P<0.05)。
危重顱腦外傷是指因暴力間接或直接作用于頭部導致顱腦組織損傷, 按照GCS評分法明確:患者頭部受傷后昏迷≥6 h為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3]。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惡、嘔吐、頭痛、肢體癱瘓、意識障礙、偏盲、失語、癲癇發(fā)作等癥狀,若是治療不及時容易給患者留下各種較為嚴重的后遺癥, 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若患者是顱底骨折還會出現(xiàn)腦脊液鼻漏或耳漏, 如果是腦干損傷則會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障礙、意識障礙等, 治療該癥時以糾正休克、緊急搶救、抗感染手術為主要原則[4]。
臨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危重顱腦外傷, 但在治療時需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當術式以確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療。顳頂瓣開顱減壓手術是按照血腫部位進行局部開骨窗進行治療, 骨窗面積較小導致手術中無法徹底清楚血腫及壞死顱腦組織, 不能充分減輕顱內壓, 術后容易發(fā)生再灌注損傷、缺血、腦組織嵌頓等狀況, 繼而引發(fā)彌漫性腦腫脹,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嚴重影響患者康復。而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骨窗面積大, 能有效將血腫和受損腦組織完全清除, 充分減壓, 手術視野清晰、廣闊能將較深部位的血腫充分去除以避免遺漏原發(fā)傷灶;同時還可以改善腦脊液循環(huán), 減輕繼發(fā)性病理生理損傷以及腦干壓迫。但顳頂大骨瓣減壓術所開創(chuàng)口較大, 存在較大范圍的遺留骨缺損, 因此不能只為了追求充分減壓而頻繁使用此術, 要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進行合理選擇開顱術式[5-7]。本研究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開顱減壓術治療,觀察組給予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 結果顯示, 術后, 觀察組ADL 1級5例、2級7例、3級12例、4級4例、5級10例,對照組ADL 1級0例、2級1例、3級3例、4級15例、5級19例, 觀察組術后ADL分級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U=5.383, P<0.05)。術后, 觀察組GCS評分為(11.25±0.78)分, 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9.57±0.56)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785, P<0.05)。作者認為這與大骨瓣開顱減壓術能徹底清除硬腦膜血腫及顱內壞死組織、減壓效果良好, 以及改善腦脊液循環(huán)等特點有關[8-10]。
綜上所述, 將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應用于神經(jīng)外科危重顱腦外傷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減輕顱內壓, 改善患者昏迷狀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療效顯著, 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