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燁琦
我記得格外清楚,我和陳老師第一次見面的那個九月。
雖是到了九月份,可高掛在天空的陽光,卻不減半分,鳥兒不知道是第幾次響起“美妙的聲音”了,到了最后,也是累得趴在樹上,可盡管這樣,我們傳說中的語文老師還是遲遲不露面。
“對不起,我來晚了!”門外響起了聲音,明顯帶著喘氣,卻給我如沐春風之感——煩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了。他走進來的那一刻,我的目光便不自覺得看向他——他的高顴骨撐著一副黑邊眼鏡,透過鏡片,就能看到他眼神里快溢出來的笑意。上衣竟是土布灰的,兩個袖口的邊緣,參差不齊,倒像是被隨意剪出來的。整個人就這么安安靜靜地站在講臺上,宛若翩翩君子,又多了幾分禪意。這樣奇怪的搭配在他身上卻并不突兀,反而出奇地和諧。周圍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溫柔起來。
他是我見過最奇怪的語文老師。最先開始并不是自我介紹反倒是拿出一個小本子,慢慢地讀起詩來。時間,突然在那一刻停止了。窗外九月的陽光也柔和起來,風中都帶著甜味,慢慢地,所有人都醉了。陳老師幾乎是逆光而站,光影隨著窗簾的搖曳時不時跳動著,而他的背影卻是那么高大。從那一刻起,我做了一個永不后悔的決定——他將是我努力前進的目標,他是我的偶像!
陳老師上課,比其他老師慢得多,就正好像他的性子,如細流,靜靜流動,又如細雨,潤物無聲。在他的課堂里,仿佛沒有了時間的限制,常常會將下課時間給占了過去。當同學們?yōu)榇吮г沟臅r候,他也只是笑笑,沒有說過多的話。而我卻恨不得將語文課的時間無限拉長。在他的課堂里,有一個小小的卻又很深的世界,我能夠近距離體會書中人物的情感,跟著陳老師的步伐,在字里行間探索,在他所帶來的語文世界里暢游。他說過一句話:“語文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學科,她會讓人情不自禁陷進去,無法自拔,她的美,藏在文字里?!爆F(xiàn)在想想,一點都不夸張。
有陳老師的那個九月,所有事物都變得美好——烈日開始有人情味,落葉不再是凄涼的,而有了輕靈的美感。陳老師讓我的初一上學期都充滿了詩意,讓我對語文有了更新的理解。
陳老師只陪伴了我們一個秋天。臨別前,我不顧全班的注視,沖出去與他告別。我寫了好長好長的一封信,這是我給他的禮物。他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轉(zhuǎn)頭離去,那天,我哭得不成人樣。
又是一年的九月,陳老師離開已有一年,但我一點都不后悔當初那個決定——他是我的偶像,我也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他是屬于九月這個爛漫季節(jié)的,感謝那個在我心中永遠發(fā)光的九月。
[【池老師評】]
小作者用動情的筆墨抒寫了心中的偶像——陳老師。文章選材并不新奇,但作為本單元的專題寫作練習,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道:1.立偶像之形象,是本次作文的顯性內(nèi)容。為達到這一目標,文章既有靜態(tài)的描摹(讓人如沐春風的出場,充滿笑意的神情,帶有禪意的衣著),又有動態(tài)的刻畫(帶著喘氣聲的聲音,慢慢讀詩的場景)。動靜結(jié)合,讓人物變得可視可感。2.顯偶像之影響,是本文的隱含邏輯。文章不僅用正面的筆觸直接表達老師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給予我的感受,并且多處用環(huán)境描寫,如九月的陽光“變得柔和”、風中“帶著甜味”、“烈日都開始變得有人情味”、“落葉不再是凄涼的,而有了輕靈的美感”等,間接烘托了老師的形象以及他帶給我的影響。3.明偶像之意義,是本文寫作的落腳點。文章以“九月”貫穿全文,并不斷賦予它豐富的內(nèi)涵,讓老師之于我生活的意義,連同那個九月一起銘刻于時光之中,讓本來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同尋常,“發(fā)光的九月”便是陳老師之于“我”的意義。偶像之所以為偶像,更重要的是于“我”而言的,所以偶像的意義正是文章的內(nèi)核,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