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西 晉中 030800)
鼻竇內窺鏡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階段性健康教育能夠減少耳鼻喉科的護理隱患,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晉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鼻-鼻竇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病情穩(wěn)定,可以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其中男52例,女28例,均采用鼻竇內窺鏡進行手術治療,平均住院6~7 d康復出院。對照組年齡20~45歲,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8例,高中及中專以上文化程度22例。觀察組年齡22~46歲,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及中專以上文化程度19例。
1.2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確診為鼻-鼻竇炎;患者病情均為穩(wěn)定狀態(tài);均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并自愿參加。
1.3排除標準有嚴重軀體疾病者;精神病及老年癡呆者;無法正常交流者。
2.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護理。在做好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的前提下,注重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手術后對患者采取有效的預防感染的措施。給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認真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
2.2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健康教育。階段性健康教育內容具體如下。
(1)術前護理①入院病情概況: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了解后,在治療過程中會有更高的配合度。在對患者進行病情概況教育時,護理人員必須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和語氣,防止言行不當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1]。②住院飲食教育:鼻竇炎患者比較適合食用易于消化、高蛋白、高纖維素的食物,多進食一些植物油、蔬菜、水果。禁止食用海鮮類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是耳鼻喉科常規(guī)術前準備之一。研究表明,在胃腸道正常的情況下,禁食6 h,禁水2 h,與傳統模式相比,并無不良反應,且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相對較低[1]。③術前心理護理:鼻竇內窺鏡手術是一種較新的治療技術,大多數患者缺乏對該手術的了解,存在緊張、恐懼的心理,擔心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所以應充分做好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首先病房護士做好術前宣教,了解患者焦慮、恐懼的原因,做好術前宣教。同時要向患者解釋清楚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出現問題時的應急處理措施,交代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及術后并發(fā)癥,需要學會鼻腔沖洗等,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配合醫(yī)護人員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其次手術室護士會在術前一天訪視患者并進行交流,介紹該手術治療的優(yōu)越性及安全性,手術操作過程及手術成功率,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使其主動配合手術治療。
(2)術中護理①優(yōu)化喉罩麻醉,喉罩復合靜脈全麻時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與氣管插管比較,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②術中并發(fā)癥的處理:術中采取降壓,在開放前篩、切除鉤突時會有較多的出血,在這個階段應兩側交替進行,在明視情況下迅速清除病變。相對而言,只要開放前篩及上頜竇,出血就會大大減少。
(3)術后護理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鼻內鏡手術也不例外。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一般都是出現在患者的眼部、顱內或者鼻腔,雖然發(fā)生率不高,但也要引起注意。①早期進食:一般術后6 h,協助患者飲水50 mL,30 min后如無不適,協助患者進食流食、半流食、易消化、清淡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若無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1 d后即可恢復正常飲食。②疼痛: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止痛方法,有利于早期進食和術后康復。③鼻腔沖洗:鼻腔沖洗能促進鼻腔黏膜功能修復,提高鼻內鏡手術療效,是圍手術期重要的治療方法,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④出院指導教育: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實施出院指導教育,將出院后的休息、飲食以及其他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將用藥的頻率、時間等告知患者。提醒患者定期進行復查。使患者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識,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
3.1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3.2結果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1例,比較滿意7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4例,比較滿意11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度為87.5%。觀察組患者無明顯并發(fā)癥發(fā)生,對照組患者有1例發(fā)生并發(fā)癥。
耳鼻喉科疾病與耳、鼻、喉、咽等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護理方法和護理模式方面也比較復雜。所以護理人員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術水平,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積累大量經驗,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在耳鼻喉科護理工作中,階段性健康教育屬于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階段性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醫(yī)生,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疾病的治療方法,獲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從而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中,階段性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具體包括對患者的飲食教育、病情概況教育、疾病心理教育、出院指導教育等,結果表明實施階段性健康教育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證明了階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患者階段性持續(xù)健康教育,能夠明顯增加患者對疾病和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3],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