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源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顱內動脈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顱內動脈壁出現(xiàn)異常膨出而發(fā)生,當其發(fā)生破裂出血后,死亡率高達70%。由于該病進展較快,保守療法效果欠佳,目前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血管內栓塞、顯微手術夾閉是較為常用的兩種治療方法[1]。筆者通過比較兩種方法治療后的療效,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陽市中醫(yī)院腦外科收治的118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均經CT、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均符合顱內動脈瘤破裂的診斷標準[2];排除手術禁忌證、中途退出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9例,其中男21例,女38例;年齡40~69歲,平均(54.33±5.06)歲;動脈瘤性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級法(Hunt-Hess)分級:Ⅰ~Ⅱ級35例,Ⅲ~Ⅴ級24例。觀察組59例,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齡41~69歲,平均(54.42±5.07)歲;Hunt-Hess分級:Ⅰ~Ⅱ級33例,Ⅲ~Ⅴ級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顯微手術夾閉:給予全身麻醉,顯微鏡下翼點入路,分開腦池,阻斷載瘤動脈,動脈瘤頸部進行分離,瘤夾夾閉瘤頸,阻斷時間控制在15 min內,罌粟堿濕覆血管。②血管內栓塞:給予全身靜脈麻醉,術前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了解動脈瘤情況,經股動脈穿刺插管,放置動脈鞘,應用微導管及彈簧圈進行治療,全身肝素化后將彈簧圈置入瘤腔,進行致密填塞,行腦血管造影。效果滿意后,退出導管,壓迫穿刺點5 min,加壓包扎。術后常規(guī)應用降腦保護劑靜脈滴注,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隨訪1年并比較療效。
3.1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術后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價臨床療效,記錄術后瘤頸殘余率、復發(fā)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GOS評分標準:4~5分為良好,1~3分為不良[3]。
3.3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術后良好率為93.22%(55/59),瘤頸殘余率為8.47%(5/59),復發(fā)率為2.39%(2/59);對照組術后良好率為94.92%(56/59),瘤頸殘余率為6.78%(4/59),復發(fā)率為1.69%(1/59)。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3.59±3.52)d,低于對照組的(21.91±3.19)d;觀察組住院費用為(9.32±2.96)萬元,高于對照組的(5.03±1.99)萬元。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出現(xiàn)腦血管痙攣3例,腦梗死1例,腦積水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47%(5/59);對照組出現(xiàn)腦積水2例,腦血管痙攣1例,腦梗死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78%(4/5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開顱手術夾閉作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的經典方法,其效果顯著,完全夾閉率高。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術夾閉在降低對患者損傷的同時,其完全夾閉率較前顯著提升,并能夠有效清除患者腦內血腫及積血,降低再次出血的發(fā)生。血管內栓塞是近年來臨床上新興的一種治療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操作簡便、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點,在早期即可進行治療,預后改善效果顯著,在操作過程中不受腦腫脹與顱內壓增高的影響,不加重病情,在單次手術中亦可處理多個動脈瘤,顯著減少致死致殘率及術后復發(fā)率[4]。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良好率及復發(fā)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兩種方法對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治療效果相當,但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較對照組稍高,雖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亦提示了血管內栓塞有引起術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臨床上對采用血管內栓塞治療的患者,術后需提高警惕,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血管內栓塞相較于顯微手術夾閉術,最大的優(yōu)點為損傷小,患者在術后能夠快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亦證實了這一點。但是,由于栓塞材料的應用增加了手術費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應征取患者同意后再進行手術。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均無差異,因此,在臨床應用中,適應證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動脈瘤依據位置可分為前循環(huán)與后循環(huán),位于前循環(huán)的動脈瘤,在手術過程中更易暴露解剖部位,打開腦池,顯示動脈瘤進行減壓更為容易,因此,應用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效果更為明顯。而位于后循環(huán)的動脈瘤,在術中暴露較為困難,此時給予血管內栓塞治療,通過血管而不與腦組織產生交集,配合微導管降低術中損傷,效果更佳,尤其是對于體質較差的高齡患者,療效更為明顯。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纖維手術夾閉的過程中,動脈瘤更易出現(xiàn)術中破裂,因此,盡量選擇經驗豐富的醫(yī)師,以降低破裂發(fā)生率,而栓塞手術在填塞過程中,應最大限度的栓塞緊密,以降低術后再次出血的發(fā)生率[5]。
綜上所述,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效果相當,手術夾閉治療費用低廉,血管內栓塞能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在臨床應用時,應嚴格把握適應證,依據患者的病情及經濟條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