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河分院,遼寧 盤錦 124000
陰道炎屬于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疾病,致病因素大多為患者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抵抗力下降、交叉感染等,患者通常伴有白帶異常、外陰瘙癢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健康生活?;诖?,本文重點探究陰道炎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護理對其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將結果分析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對象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來我院治療陰道炎的90例患者,其中24例細菌性陰道炎、32例萎縮性陰道炎、34例滴蟲性陰道炎,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5例患者,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2.9±3.2)歲;觀察組45例患者,年齡24~46歲,平均年齡(33.2±4.1)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研究資料,數據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可將其進行對比(P>0.05)。
1.2 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采取單純常規(guī)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常規(guī)用藥指導、病房巡查、心理干預等工作[1],幫助患者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指導,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2.1 疾病知識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嚴重情況,制定針對性疾病知識健康教育方案,仔細向患者講解有關陰道炎的發(fā)病機制、傳播方式、預防途徑等健康教育知識,提升患者整體疾病知識知曉率[2],引導患者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陰道炎患者大多無須住院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按時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康復情況,要求患者家屬配合護理工作,提升患者健康行為遵照率。
1.2.2 日常衛(wèi)生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在護理期間特別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其外陰位置的干燥、清潔,叮囑患者多換內褲,內褲可選用棉質類,同時,應將內褲放在太陽底下晾曬、殺毒。
1.2.3 用藥健康教育指導:陰道炎的主要采取西醫(yī)治療,如清洗類藥物、抗菌類藥物,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指導患者科學用藥,嚴格按照用藥要求,防止發(fā)生灼傷陰道黏膜、陰道菌群紊亂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為藥疹、陰道干澀、瘙癢程度加重等。觀察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遵照情況,分為良好、一般和不好三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借助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數表示,并進行χ2值的檢驗,利用P值判定數據的差異,P值<0.05時,說明數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反之,則無相關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經過護理后,觀察組藥疹、陰道干澀、瘙癢程度加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例數分別為1例(2.22%)、1例(2.22%)、0例(0.00%),總不良發(fā)生率為4.44%;對照組藥疹共出現7例(15.57%),比觀察組多6例;對照組陰道干澀共出現8例(17.78%),比觀察組多7例;對照組瘙癢程度加重共出現6例(13.33%),比觀察組多6例。對照組總不良發(fā)生率為46.68%,比觀察組高42.24%,數據間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遵照情況對比: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健康行為遵照情況是良好、一般和不好的例數分別為34例(75.56%)、10例(22.22%)、1例(2.22%),總健康行為遵照率為97.78%;對照組分別為25例(55.56%)、9例(20.00%)、11例(24.44%),總健康行為遵照率為75.56%,比觀察組低22.22%,數據間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陰道炎屬于當前臨床常發(fā)婦科疾病,患者大多存在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但根據臨床數據統計結果可知,患者通常都不甚了解陰道炎疾病,進而阻礙著患者康復,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大患者護理過程的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加入健康教育的觀察組,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4.44%,總健康行為遵照率達97.78%,均優(yōu)于對照組,代表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護理聯合應用的護理效果優(yōu)于單一常規(guī)護理。通過健康教育方式,從疾病健康知識、日常衛(wèi)生知識等方面入手,指導患者健康行為,如勤換內褲、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等[3],提高患者整體疾病知識知曉率,引導患者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恢復患者正常生活。
綜合所述,將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護理應用在陰道炎患者護理過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患者健康行為遵照率,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