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金才
作者單位:475000 河南 開封,開封市鼓樓區(qū)南苑豐收崗村衛(wèi)生所
膽結石又稱膽石癥,這一病名在中醫(yī)古典書籍中沒有記載,隨著現(xiàn)代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才發(fā)現(xiàn)這一病癥,但是關于本病的癥狀及表現(xiàn)在中醫(yī)古典中有的一定的記載,如膽脹、脅痛、黃疸等病癥與現(xiàn)在的膽石癥基本相同。關于膽石癥的中醫(yī)治療方法較多,近年來,筆者對膽石癥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1 喜靜少動 運動和體力勞動較少的人,久而久之,膽囊肌的收縮力將下降,膽汁排空延遲,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為膽結石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1.2 肥胖體質 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等飲食的人,易發(fā)肥胖,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
1.3 不吃早餐 長期不吃早餐的人,其膽汁濃度會升高,有利于細菌的繁殖,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吃早餐可以促進部分膽汁排出,降低膽汁濃度,降低患膽結石的風險。
1.4 餐后久坐 當人體呈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高,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餐后久坐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膽固醇沉積容易形成膽結石。
1.5 肝硬化患者 這與肝硬化患者對雌激素滅活下降有關,雌激素滅活下降,則雌激素水平升高,加上肝硬化致膽囊收縮功能下降、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引起膽結石。
1.6 遺傳因素 研究顯示,膽結石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癥患者的近親中更易發(fā)生。
根據(jù)中醫(yī)的基本理論,以疏肝利膽為治療大綱,使用中藥提高肝的疏泄功能,促進膽囊收縮、膽汁分泌與排泄,并用排石、化石、溶石中藥。
2.1 方劑辨證施治
2.1.1 肝膽濕熱郁結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藥用三金排石湯,方藥組成:金錢草50 g,海金砂、雞內金、茅根各20 g,牡丹皮、赤芍、生地黃、木通、瞿麥、車前子各10 g,水煎服,1劑/d,連服15 d,結石基本可以排出體外,結石大者繼續(xù)服用15 d可見效。
2.1.2 濕熱內蘊,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藥用利膽排石湯,具有疏肝理氣、利膽排石功效,方藥組成:制大黃、枳實各9 g,虎杖、郁金、柴胡各15 g,金錢草30 g,威靈仙5 g,水煎服,每天分2次服用,1劑/d。
2.1.3 肝膽濕熱蘊結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藥用疏肝利膽湯,方藥組成:金錢草、海金砂、板藍根各30 g,雞內金70 g,茵陳100 g,郁金、大黃(后下)、大青葉、元胡各15 g,甘草6 g,每天分3次水煎服,300 mL/次,1劑/d,連服10劑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本方藥專力宏,對膽結石或伴黃疸者有較好的療效,服藥后出現(xiàn)大便泄瀉屬藥效反應,如泄瀉太甚可減少大黃用量或去大黃,也可服藥1個療程后于方中加入黨參、白術各15 g以健脾。
2.2 三金化石湯辨證施治 以下4種類型的膽石癥可以用三金化石湯辨證施治。
2.2.1 肝膽氣郁型 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肋下脹痛、規(guī)律不定,疼痛程度多與心情好壞有關,并伴有納差、胸悶,大便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緊等癥狀。治則:疏肝利膽、排石止痛。
2.2.2 肝膽濕熱型 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右上腹或劍突下持續(xù)疼痛、腹疼拒按,口苦咽干、口中發(fā)黏,惡心、嘔吐、納差,發(fā)熱,目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則:疏肝和胃、清熱利濕、利膽排石。
2.2.3 肝膽陰虛型 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右肋部脹滿隱痛,勞累后加重,口干咽燥,或伴午后發(fā)熱、五心煩熱、嘔吐、頭暈目眩、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治則:滋陰柔肝、利膽排石。
2.2.4 肝膽?zhàn)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右肋無刺痛、痛有定處、入夜痛甚,面色無華、舌質暗紫、脈澀或細澀。治則:活血化瘀、行氣利膽、止痛排石。
中醫(yī)認為肝與膽相表里,肝以舒展調達為快,膽以通降為順。治療膽石癥多以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等為原則。此外,治療該病首先要明確患者的病情分期,即靜止期和活動期,靜止期以疏肝利膽、和胃健脾,而達到溶石、化石、排石的目的;活動期以活血止痛、順氣、瀉下通腹、擴膽總管,達到排石、化石目的。中醫(yī)辨證治療膽石癥,臨床療效較好,對基層醫(yī)師具有實用價值,并為臨床治療膽石癥提供新的思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