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肺栓塞因為多種外源性或內(nèi)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tǒng)而出現(xiàn)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其含有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綜合征、肺血栓栓塞癥(PTE)和空氣栓塞等[1]。外科手術后, 患者因為缺少活動、長時間臥床、肢體嚴重損傷等, 導致血液出現(xiàn)高凝現(xiàn)象, 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 進而誘發(fā)肺栓塞, 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2]。本文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外科術后急性肺栓塞患者, 對其采取不同護理措施, 探究其干預效果。現(xiàn)將詳細探究內(nèi)容進行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5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外科手后急性肺栓塞患者, 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男13例, 女12例;年齡最小 46 歲 , 最大 79 歲 , 平均年齡 (64.32±5.63)歲;其中4例食管賁門癌根治術患者, 8例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3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 4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 6例胃癌根治術患者。觀察組男14例, 女11例;年齡最小45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64.01±5.11)歲;其中5例食管賁門癌根治術患者, 7例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 4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5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 4例胃癌根治術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簽署了知情研究協(xié)議書;②符合外科手術標準;③具有一定文字、語言接受能力;④本次研究同醫(yī)學倫理學內(nèi)的規(guī)定相符, 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癥;②語言、意識、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④無法全程參與本課題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 含常規(guī)檢查、抗凝、抗炎藥物指導和生命體征檢測等。觀察組采取搶救及抗凝藥物護理, 具體護理操作如下。
1.3.1 緊急處理 患者出現(xiàn)肺栓塞后, 叮囑其絕對臥床休息, 馬上予以12 L的儲氧面罩, 并對其予以生命體征監(jiān)測和心電監(jiān)護, 確保氧飽和度;嚴格按照醫(yī)囑對其進行檢查, 予以降溫、補液、抗凝、抗炎藥物等, 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胸痛、咯血、咳嗽、氣促加重等癥狀。另外, 確保病房空氣流通,制定合理飲食方案, 食用白菜、菠菜等, 確保大便暢通, 防止排便用力過猛, 避免再次栓塞。
1.3.2 抗凝治療和護理 采用那屈肝素鈣注射液, q.12 h,對其生命體征密切監(jiān)測, 3 d后口服華法林3 mg, 并監(jiān)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保證其控制在2~3范圍內(nèi)。用藥時保證送藥至口部, 避免其出現(xiàn)漏服狀況。在進行抗凝治療過程中詳細向患者講述服用華法林的重要性和有關注意事項, 抽取患者靜脈血后對其穿刺部位按壓5 min左右。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神智、引流液量、顏色、大小便顏色以及其他身體部位出血等狀況密切觀察。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結果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偡謹?shù)為100分, 分值>80分為十分滿意;分值60~80分為滿意;分值<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均搶救成功,經(jīng)普通治療后康復出院;對照組中有14例患者采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聯(lián)合抗凝治療搶救成功, 應用呼吸機時間在1周內(nèi), 平均時間為(3.26±2.63)d, 待病情平穩(wěn)后送至普通病房;6例患者經(jīng)普通抗凝治療和氧療, 康復出院, 5例患者搶救無效, 當場死亡。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十分滿意13例,滿意11例, 不滿意1例, 護理滿意度為96.0%;對照組十分滿意8例 , 滿意 10例 , 不滿意 7例 , 護理滿意度為72.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急性肺栓塞起病突然、其病情發(fā)展迅速, 具有較高的病死率, 由于其多變、復雜, 容易導致臨床漏診或誤診[3]。外科手術后, 患者因為缺少活動、長時間臥床、肢體嚴重損傷、應用止血藥物以及軟組織嚴重損傷、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原發(fā)下肢應管性疾病等導致血液高凝, 極易引發(fā)深靜脈血栓,進而導致肺栓塞出現(xiàn), 其為外科術后并發(fā)癥中最嚴重一種,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4,5]。目前, 急性肺栓塞在心血管病中的發(fā)病率僅次于高血壓和冠心病, 其住院率和死亡率達到30%左右[6]。為此, 有效預防急性肺栓塞至關重要, 早期發(fā)現(xiàn)、認識其特征是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關鍵點。早期予以患者抗凝治療干預可改善其預后, 而及時搶救可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時間, 提升預后效果[7-10]。
經(jīng)過此次研究結果可知, 觀察組患者均搶救成功, 經(jīng)普通治療后康復出院;對照組中有14例患者采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聯(lián)合抗凝治療搶救成功, 應用呼吸機時間在1周內(nèi),平均時間為(3.26±2.63)d, 待病情平穩(wěn)后送至普通病房;6例患者經(jīng)普通抗凝治療和氧療, 康復出院, 5例患者搶救無效,當場死亡。觀察組十分滿意13例, 滿意11例, 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6.0%;對照組十分滿意8例, 滿意10例, 不滿意7例, 護理滿意度為72.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 及時搶救和藥物抗凝護理的成效明顯優(yōu)于普通護理, 具有顯著價值意義,其應用前景良好。
綜上所述, 對外科術后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針對性搶救及抗凝藥物護理方式, 干預效果顯著, 可改善預后, 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值得進一步推廣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