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課堂分組的形式促使學生廣泛性參與課堂活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枯燥、單一化等不足。如何利用好合作學習策略,以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水平,成為現(xiàn)階段初中教育領域中需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1.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論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分組并作為課堂活動的基體,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進行自主思考、組內探討,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效果做出具體評價。教師需確保分組的合理性,保證組內成員學習情況的差異性,并保證小組間人員組成的大致相同性,引導學生廣泛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2. 設置合作教學情境
(1)重視有效合作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內心相對細膩、敏感,情感上具有反復性與波動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需重視有效合作教學情境的良好創(chuàng)設,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標準與任務,創(chuàng)設生動、和諧、融洽的教學情境,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并基于此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課程時,教師可采用分組合作的教學形式,設置“移動公司開展有獎型通訊消費”的情境,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與小組討論,借助以往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教師指導,實現(xiàn)對一次函數的初步認識,并掌握數學知識點的深層次聯(lián)系。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與合作學習的問題。問題討論是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活動的主線,如果缺少問題這一導向要素,那么學生的討論就會失去方向和目標而變得毫無意義。初中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與要求,精心設計合作任務單或問題,突出問題的導向性作用,難度適宜,既不可以過于簡單而失去挑戰(zhàn)性,也不可過難而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堂中將疑問提出,并基于此開展課堂研究與合作討論。例如在人教版《有理數的乘方》一課中,教師可將“印度國王與象棋發(fā)明者之間的故事”當作課堂的導入素材,并將故事中的問題列為合作學習需討論的問題,組織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通過本課知識來計算機問題中所提及的第64格麥粒中的數量。
(3)教師需加強指導。在初中數學的合作學習過程里,教師承擔著指導者的角色,當學生在問題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出現(xiàn)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需及時做出針對性指導,以保證合作學習順利化開展,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明確學生的思考方向,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效率。
(4)加強合作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與規(guī)范。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里,不僅需要明確教學任務、導向問題、思考方向,還需要加強對課堂的監(jiān)督與規(guī)范,避免部分學生對課堂秩序的擾亂或其他不恰當的行為,監(jiān)督小組討論過程中成員的分工與參與情況。另外,教師還需對學生思考與討論情況做好觀察,對組內所反映的疑難問題耐心指明,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良好實現(xiàn)。
(5)建立多層次評價體系。為檢測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需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制定不同層次的評價體系,通過針對性評價標準的制定,來檢驗教學效果。教師需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避免使用過激的批評性語言,防止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積極性造成不良影響。將終結評價與形成評價良好結合,根據學生成績與性格特點,對學生的積極行為做出肯定,通過適當鼓勵與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另外,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對自我表現(xiàn)情況與學習效果做出評價,重視在課堂活動中所吸取的經驗和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