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龍
在生物課堂上靈活地融入情感教育元素,這會給學生理解很多內容開辟一扇新的窗口。教師要善于從情感教育出發(fā)帶給學生一些啟示,讓學生理解與看待問題的思路更加寬闊,對于問題實質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才是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的應有模式。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情感教育要找到相應的教學依托,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情感教育素材,給予學生一些學習上的思維引導,讓學生思考與看待問題可以有更為豐富的視角。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插圖,這些都是與情感教育的結合點所在。在教材中,這些插圖比文字更加直觀和簡潔,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材中一些生動的生物史學圖,學生在觀看這些圖畫時教師可以將此情此景的一些情緒和歷程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這些生物科學家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并逐漸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觀。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教師如果具備良好的教材挖掘與利用的能力,很多課本中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情感教育滲透的依托,在這樣的教學展開中還能夠加深大家對于這些內容的領會程度。
二、在教學發(fā)散中引入情感教育主體
課本知識和容量畢竟有限,優(yōu)秀的生物學教師會在課堂上結合課本中的知識點靈活地展開教學的發(fā)散與延伸,會引入一些和學科以及教學主題相關的課外補充資源,輔助學生對于核心知識的理解掌握。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有效地融入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認真總結教材,將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情感因素進行有效聯(lián)系。例如,教師在進行細胞分化這一章節(jié)內容教學的時候,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關于克隆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說明科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在具體進行生物科技應用的時候應該時刻保持社會責任感和倫理道德,并學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教師在引導學生從這個層面來理解與看待克隆問題時,既是情感教育的一種體現(xiàn),也能夠讓學生從這個視角來更深入地探討科學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人類應當如何理性地利用這些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些都是基于這個教學主題應當讓學生有所思考的問題。
三、給情感教育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有些情感教育內容在滲透時,需要一定的教學情境作為依托。因此,教師在組織與安排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要利用教學情境的營造來給情感教育的滲透打下好的根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些教學工具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利用圖片、視頻來更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也可以播放相應的音樂來舒緩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良好教學氛圍營造的開端,也會輔助情感教育的功效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例如,教師在進行食物鏈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時候,可以使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視頻。通過觀看這段視頻,教師就可以將生物界中食物鏈的能量傳遞等進行一個簡單易懂的講解,并教會學生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道理。這部分內容在知識上理解起來并不難,但是,其中涉及的情感教育內容卻值得學生有所思考。此外,教師也完全可以根據(jù)實驗的內容在教學中適當?shù)拇┎逡恍┣楦薪逃膬热?,讓實驗教學在形式與內容上都豐富起來,并且透過實驗的展開帶給學生一些更為深入的對于學科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