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蘭
(洪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湖北 荊州 433200)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高,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對患兒咽喉及鼻腔存在一定影響,若診治不及時,可引發(fā)心肌炎、肺炎等并發(fā)癥,加重病情,不利于患兒健康發(fā)育[1]。因此,及時對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對患兒身心健康至關(guān)重要。在此,本文以80例患兒為對象,對注射用炎琥寧與α-干擾素應(yīng)用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間收診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對照組,21例男,19例女,5~12歲,平均(8.9±1.07)歲。觀察組,22例男,18例女,5~14歲,平均(8.6±1.21)歲。將2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如性別、年齡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例如,止咳、解熱等。對照組:α-干擾素治療,肌內(nèi)注射5萬U/(kg·d)α-干擾素,1次/d。觀察組:炎琥寧(哈爾濱珍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05)治療,靜脈滴注10 mg/(kg·d)炎琥寧,1次/d。2組患兒均連續(xù)用藥3~5 d。
1.3.1 觀察指標:評估2組患兒臨床療效,同時,記錄2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如咳嗽、發(fā)熱及咽喉充血。
1.3.2 療效評定標準(1)顯效:咳嗽、咽喉充血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溫恢復(fù)至正常水平。(2)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體溫趨于正常。(3)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有加重的趨勢[2]。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應(yīng)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為82.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n(%)]
觀察組,咳嗽、發(fā)熱及咽喉充血緩解時間分別為(3.1±0.57)d、(2.1±0.51)d、(3.2±0.74)d,對照組分別為(5.4±0.86)d、(3.0±0.72)d、(4.5±1.57)d,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098/6.451/4.737,P<0.01)。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infantile common cold),簡稱“上感”,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細菌感染是常見病因,且以病毒感染為主,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臨床上,患兒以干咳、噴嚏、流涕、咽痛、鼻塞等為主要表現(xiàn),3-4d左右,可痊愈[3]?,F(xiàn)目前,α-干擾素與炎琥寧是治療該病的常用藥。
α-干擾素,是一種抗病毒類藥物,通過對復(fù)制合成病毒所需酶及病毒核酸蛋白作用的阻斷,強化T淋巴、B淋巴及巨噬細胞免疫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咳嗽、發(fā)熱及咽喉充血緩解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相比α-干擾素,炎琥寧療效更顯著,推廣價值高。
[1]何玉榮.注射用炎琥寧與α-干擾素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比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07):226-227.
[2]孫玉芹.注射用炎琥寧與α-干擾素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7):198.
[3]胡衛(wèi)強.炎琥寧治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