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聊城 252000)
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日益發(fā)展成為一個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整體,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溝通交流方面承擔了重要使命。英語作為大學必修課之一,學生學習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其畢業(yè)后的工作。正因為如此,學校一般都非常重視英語教學,也會將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茶文化引入課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中西茶文化差異的實際情況,并在這個基礎之上開展教學,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國是茶的發(fā)源地,茶文化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到了近代,中西方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增多,而茶葉一直都是最主要的貿(mào)易商品,而且深受西方人喜愛,由此成為西方一些國家的飲品。中西方茶文化間差別很多。
我國的茶文化初步形成大概是東漢之后。經(jīng)歷了三國亂世,西晉統(tǒng)一全國后,政治趨于穩(wěn)定,經(jīng)濟恢復。但是,貴族的一些奢靡風氣開始蔓延,上流社會重享受、攀比。一些文人非常反感這種奢靡風氣,他們崇尚淡泊明志,希望能夠回歸平淡的生活。他們倚重的載體就是茶,因為茶自身就有高雅、靜謐、廉潔的特性,這和文士們的追求正好吻合。這便被視作是我國茶文化形成的雛形,也是茶文化的基礎,一直延續(xù)到今,對后來的品茶者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茶文化受到儒釋道思想的影響,其內(nèi)涵更加豐富。
西方的茶葉最初來自中國,其飲茶歷史比中國要晚一千多年。隨著近代中西方貿(mào)易增多,茶葉作為主要貿(mào)易品,出口到英國等國家。茶最開始因為價格比較高,只是流行于上層社會,一般下層人民根本是負擔不起的,所以飲茶的習慣也只是流行于英國上層和貴族中。由此可見,西方的茶文化主要是貴族茶文化,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下午茶和貴族茶會。隨著海上運輸能力的提升,加上工業(yè)革命的推動,茶葉也逐漸普及到其他西方國家,深入到了中下層人民群體中,由此形成了務實、嚴肅、內(nèi)斂的茶文化,和貴族茶文化是有顯著區(qū)別的。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時間的發(fā)展中,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社會功能十分強大。可以說,茶已經(jīng)成為普通民眾用來進行交際的社會工具。比如說,有客進門,都會泡一杯熱茶招待人;開茶話會,茶水自然不會少;餐館吃飯,等菜期間,服務員也會先泡上一壺茶讓顧客品嘗。但西方的茶文化卻不是這樣,雖然西方的茶文化同樣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比如說英國的下午茶。但是,西方茶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上層階級的生活,雖然后來傳播到下層民眾中,也有專門舉行以茶為媒介的聚會,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但茶承擔的社會功能還是不能與我國相比。茶在我國承擔的社會交際功能可以說滲透到了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而不需要舉行專門的聚會才可以發(fā)揮作用,這被視作中西茶文化最大的差異。
茶在我國具有靜謐、質(zhì)樸、廉潔等一些特性,品茶的過程強調(diào)內(nèi)心要平和、純凈,眾多飲茶者最喜歡的茶還是綠茶,有綠色、健康、生態(tài)的意味,還有清香,這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溫和的本質(zhì)相一致。西方國家則多是飲用顏色深重的紅茶,甚至還會在茶中加入糖和牛奶,使味道更重,茶成為一種配合主食的飲料。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中西方國家的茶文化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
要保證課堂英語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掌握英語文化的人才,教師需具備差異化的教學思路,要從轉(zhuǎn)變文化視角的角度,給學生傳授更多的英語知識,通過這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在了解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基礎之上去學習英語。這不僅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也推動了我國的英語文化的發(fā)展。教師具備差異化教學思路,通過分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茶文化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從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能夠取得很大的突破,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教學的效果也更好。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是在對比的基礎上得來的,所以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實行科學、合理的對比,這樣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師來說,應該充分把握教學目標及主要內(nèi)容,課堂開始就導入與茶文化相關的片段,采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差異,并由點到面,循序漸進,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說,教師可以分析中西方在英語拼寫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因為翻譯差異出現(xiàn)的語義不清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完成詞匯的擴展。
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校已經(jīng)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了,這在大學英語的文化教學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書本上靜止的知識轉(zhuǎn)化成為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料,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立體和直觀。將原本枯澀的知識更為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能夠?qū)⒅形鞣狡凡璧木唧w片段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用英文解說具體飲茶的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讓學生多聽純正英語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夠擴充學生的詞匯。教師可以專門播放一些西方國家飲下午茶的場面,學生可以從畫面清晰地了解到西方國家下午茶的習俗,也能夠了解西方國家對茶具的選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片段中的場景,在品茶時用英語進行交流,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教師在講授茶點心、茶具和茶藝等相關知識時,可以將學生帶到專門售賣茶具和茶點心的商場,讓學生現(xiàn)場觀察西方國家的茶具、茶點心的樣式和特點。除此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茶藝表演和茶音樂,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領會茶文化的內(nèi)涵,幫助學生更容易弄清楚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要想學好英語,除了重視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重視實踐。相對于英文原著來說,影視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更有幫助,還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西方的文化知識。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語言文化也會發(fā)生變化,但其內(nèi)涵是不會變的。許多影視作品,能把西方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和生活態(tài)度反映出來,這對學生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引入茶文化,要求學生閱讀更多與茶文化相關的著作,觀看與茶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這對學生培養(yǎng)語感、鍛煉口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擬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從而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
我國同國際社會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因而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增多。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異,要將茶文化英語教學融入到理論教學中,只有通過比較兩種文化的差異性,才能夠讓學生看到中西茶文化內(nèi)涵上的差別,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這方面,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效果并不好,甚至還存在抵觸情緒。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為學習英語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針對當前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具備差異化教學思路,采用對比法教學,還要充分發(fā)揮課外活動和多媒體的作用。只有從這些方面加以改進,才能夠解決當前大學生學習英語時存在困惑的問題,才能夠培養(yǎng)語感和提升英語能力。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夠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找到可用的教學方法。
[1]何一丹.淺析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實施[J].福建茶葉,2016(1):190-191.
[2]劉德娟.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研究[J].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