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河源市公路局 吳川梅
2016年1月22日,廣東省河源市突遇百年難遇的超級寒潮,一時間,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在河源最北部通往江西尋烏的公路上,養(yǎng)路工葉輝勝在路邊的一棵大樹后面凍得瑟瑟發(fā)抖。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會這樣冷。
大多數河源人不相信會來寒潮,或者來了也沒有那樣厲害。幾十年來,土生土長的河源人很少經歷過寒冷。
中午的時候,氣溫驟降。路的對面就是江西,風仿佛是從江西撲過來似的,尖叫著,沿著公路一浪一浪狠狠地撲過來。這次氣象臺的預報怎么就這么準呢?葉輝勝有些后悔穿少了衣服。
臨近下班時,奇跡出現了,有汽車聲響,他抬起頭看見所在單位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的車從拐彎處冒了出來,一個十分親切的聲音在車上喊他的名字,讓葉輝勝驚喜萬分。
那是葉輝勝的妻子給他送大衣來了。妻子從市氣象臺的預告得知河源區(qū)域將有百年難遇的大寒潮,而丈夫冬天的衣服還在家中,她趕緊交待同事幫忙完成手頭的工作,隨即趕往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剛好養(yǎng)護中心的主任王敏也想起葉輝勝衣服穿得太少,要早點去接他,便一起來了。
葉輝勝從里到外,一下子就暖和了。
每天早上,葉輝勝坐養(yǎng)護中心的車往北,彎彎曲曲17公里到河源最北部的上坪鎮(zhèn)后,再往北8公里,一個轉彎連著一個轉彎。這里,就是葉輝勝養(yǎng)護的路段,再往前幾步就到江西了。
左圖:葉輝勝(右)在河源市龍川縣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已經工作了11個年頭。
右圖:葉輝勝(左)和同事們經歷過很多災情,他們承擔起了保暢通的神圣職責。
這地方人煙稀少,土地革命時期是五興龍根據地轄區(qū)。葉輝勝在這個路段已經工作了11個年頭。4000多個平凡的日子,一聲不響地融入在這段路上,鋪開在這段路上,沒有人看得見,只是從南來北往的車流中能感受到深山里的公路更加堅實、更加美麗、更加干凈、更加通暢。
葉輝勝17歲當兵,在廣州軍區(qū)工程部隊服役,干的就是修路架橋、抗洪搶險的事兒。3年的部隊生涯里,他參加過多次危急的搶險救災,也掌握了修筑路橋的技術,還獲評過優(yōu)秀士兵。復員后,他來到了公路行業(yè),先是在收費站,后轉到養(yǎng)護一線,在省道227線與江西相接的邊界上養(yǎng)路。
當年這個經常有紅軍活動的地方,現在除了過往的車輛,平日很少見得到人。葉輝勝清水溝、掃路面、刈路草、修路肩,循環(huán)往復。林中的鳥聲和蟬鳴有意無意地陪伴著,邊界的風悄悄而又溫馨地撫慰著。
葉輝勝的家在離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110多公里的鶴市鎮(zhèn),回一趟家要換乘三次。他的父母60多歲,都是老實的農民。先前孩子當兵、到收費站工作,父親覺得很有面子也很自豪。后來收費站撤銷,去100多公里外的山里當養(yǎng)路工,父親心里有了一些落差,但想到修橋護路是行善積德的事,慢慢想通了,只希望孩子能平安順利。
葉輝勝兄弟倆,兄長長年在深圳務工,家里的擔子主要是葉輝勝負擔著。每個月的假期,只要單位沒有特殊的任務,他都趕回家去。回到家里,可以幫父母多干點重活累活,其樂融融地跟家人在一起。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時候,最需要回家時卻恰恰回不了家。2011年父親生日那天,葉輝勝上午就把路上的事干利落了,跟養(yǎng)護中心請好了假,準備吃了午餐就回家。可飯沒吃完,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大風把省道227線上很多樹刮倒,橫在路上,還有幾處塌方路段,大家都要上路去處理。葉輝勝心里明白:父親這一年的生日,自己只怕是不能回去陪了。
更能讓葉輝勝感覺愧疚的是,2013年,記憶中40多年來從沒生過大病的母親突然病重住進了醫(yī)院,兄嫂在深圳趕不過來。那時正是雨季,連日的大雨,省道227線出現多處塌方,接到家里的通知時他正在路上,不好意思請假。當過優(yōu)秀士兵的葉輝勝,心里清楚“小家”和“大家”的分量。對于公路人來說,災情就是命令,確保路橋暢通是養(yǎng)路人神圣的職責。
多年來,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多次嘉獎葉輝勝,縣里多次嘉獎他,市里也多次嘉獎他。
養(yǎng)護工找對象不容易。但是,葉輝勝有些不同,他和妻子是中學同學,妻子不但容顏端莊,更是心地善良。兩人畢業(yè)后,一個去當兵,一個去當幼師。葉輝勝復員后被安排到收費站工作,離家近,兩人很快就結了婚,相親相愛,日子幸福而平靜。但很快收費站就撤銷了,人員分流,葉輝勝被分到距家100多公里的麻布崗養(yǎng)護中心。
2010年,葉輝勝的妻子榮獲了第六屆“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當年12月,葉輝勝陪妻子來北京領獎。
因為路途遠,原來天天廝守在一起的兩人只好分開兩地。最初的時候,葉輝勝很不習慣,每天下了班就想家,想父母想老婆孩子,想家的溫情。到天亮上班,一個人在與外省交界的路上,就更覺孤單。
妻子賢慧,每次回家都是笑臉相迎,對他極盡溫柔和關心。妻子愛浪漫,每次回去,忙完地里的活,都會把他打扮得英俊瀟灑,漫步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一起去回憶他們的往昔。
妻子不但孝敬公婆,教育孩子,把里里外外打理得幸福和諧,在單位也團結同事,真誠待人,現在已經是鶴市鎮(zhèn)幼兒園的園長了。
葉輝勝和他的同事們養(yǎng)護的省道227線,又叫下龍線,起于龍川縣上坪鎮(zhèn)下吉村(與江西省尋烏縣交界),途經麻布崗、巖鎮(zhèn)、赤光、田心、龍母、豐稔6鎮(zhèn),止于龍川縣城老隆鎮(zhèn),全長99.793公里,貫穿龍川南北,連接中、上半縣18個鄉(xiāng)鎮(zhèn),承擔著70多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任務,也承擔著大半個龍川縣經濟發(fā)展的重任,是廣東省的重要出省通道之一。
龍川縣公路局共5個養(yǎng)護中心,有4個坐落在省道227線上,沿線人口密集,村落集中,是江西來龍川的唯一通道,而且這段路全是在叢山里蜿蜒穿行,線路長、等級低、病害多、災情頻、養(yǎng)護資金少,塌方水毀是常有的事,養(yǎng)護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條線上,葉輝勝和他的同事們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一年到頭重復著路面清掃、清理水溝、疏通涵洞、修補破損路面、公路綠化、搶修水毀、完善安保設施……
根據國家的交通運輸發(fā)展戰(zhàn)略,今后三年這一地域的交通通達狀況將會大大改善,贛深高鐵穿城而過,河惠莞高速公路將建成,養(yǎng)護了多年的省道227線將升級為國道236線,成為安徽蕪湖到汕尾國道上的一段。
這是巔復性的改變。
這地方是偏遠了一點,孤單了一點,寂寞了一點,但還是很讓人懷戀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改變,葉輝勝有些無所適從了。忙碌之余,聽著不遠處高鐵和高速公路建設現場傳來的機器轟鳴聲和開山放炮聲,他明白,不遠的將來,在廣東河源最北邊這個叫上坪的地方,路況會更好,路面會更寬,等級會更高,到那時,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的境地了。
他隱隱擔憂,到那時,這段路,還會是自己養(yǎng)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