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瑋
(重慶青年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 400000)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教育不斷地發(fā)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凸顯出了極大的作用和意義。而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文化的精髓,是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人們不斷積累的文化成果[1]。將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但能夠提升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還能使人們更加樂觀友善地與人交往,引導人們建立起積極健康的心理,使人們豁達向上地面對生活和工作。
我國的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深厚,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飲茶歷史中,中國人將不同派別的哲學思想融入進來,如:儒家、佛家、道家等,將茶從單純的“飲品”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上,最終升華到了哲學層面。在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歷程中,不斷地吸收了儒教、道教、佛教中的哲學思想,吸收到了它們思想的精髓及養(yǎng)分,并且在相互的碰撞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哲學精神。如:我國的茶文化形成的關鍵時期,與道教的興起在一個時期中,道教自然而然的成為茶文化的精神源頭,尤其是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大道無形的哲學思想,更是對茶文化產生了極大地影響,與茶天然質樸的自然屬性極度吻合,成了茶文化的“頂層建筑”,決定了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基礎;而佛教蘊含著“禪茶一味”的理念,隨著佛教的傳入、儒家思想的興盛,這給茶文化平添了幾分超凡脫俗的清凈和淡泊的意味,使茶文化更加具有了一種別樣的精神內涵,對茶文化的審美趨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道家、佛教、儒家的這些哲學思想使茶具有了深厚的人生哲學,人們經常說的:“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就是這個思想?!叭胗谌濉笔侵竿ㄟ^茶這一載體,人們在進行茶事活動中,追求一種修身齊家治天下的宏大理想,是對人生進行思考。茶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家和佛教思想,能讓心態(tài)更加平和和樂觀積極,在飲茶、品茶的過程中,人們會自然而然地用一種超然淡泊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如:唐代的詩人王維,通過描寫山水之景和茶之韻味,以茶為載體,寄情于山水,寫了大量反映個人理想抱負的詩詞,充分地展現出了自己的一種歸隱之心。由此可見,在與諸多哲學思想流派以及中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不斷交融過程中,茶文化具有了一種超然而灑脫的茶道思想,形成了一種源于傳統(tǒng)文化思想,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并且在茶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這種思想不斷反哺著我們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對品茗者的價值觀和民族精神也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對我國國民的性格具有了非常正面的作用[2]。
心理健康所指的是一種狀態(tài),是人對不斷變化的外界社會環(huán)境擁有足夠能力去適應,是人對于內在的環(huán)境存有一定的安定感。心理健康的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是對內對外的適應力,在心理上能以合適的行動去予以克服、改變不良狀態(tài)。而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撐。首先,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如:儒教、道教、佛教等哲學思想。這些哲學原理、思想對人們的自我心理建樹具有極大的價值,包含了先人豐富的實踐內容,能夠促進人們更加積極向上去努力奮斗,讓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并能夠心態(tài)平和地看待他人,從自省、審己的角度去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有助于人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念,從而在遇到挫折時,才能勇敢面對一切,在取得成功時不驕不傲。
其次,茶文化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的精神,為人們的心理健康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豐富人們的知識結構。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茶文化形成了很多物質及非物質知識文化,如:通過了解不同地區(qū)的茶葉、不同材料的茶具,人們會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制作工藝、審美風格等。這豐富和優(yōu)化了人們自身知識結構,拓展了人們的視野,會引起人們對茶文化的興趣,從而繼承和發(fā)揚茶文化,如:茶葉的分類、茶藝茶禮、茶歌茶舞等知識,這些優(yōu)秀的茶文化對于全面提升當代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另外,在民族精神、價值取向以及倫理價值方面,整個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品質,可以說,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相當多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們的自我心理調整,這對當代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如:茶文化中融入的儒家“修身齊家治天下”宏大的理想;在茶事活動中傳承千年不衰的藝術和美學,環(huán)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等,不僅能讓人們充分感受到我國茶文化的魅力,還能在不經意間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追求,使人們得到了一種藝術上的享受[3]。
首先,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人們處事態(tài)度的正確引導,而茶文化的核心要求是人應該在社會中怎么正確地處事規(guī)則,其精神就是行為規(guī)范。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茶文化為載體,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如:通過舉辦茶事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行為處事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自省和審度。同時,在各種茶事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平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教師要積極地、正確地引導學生實現良好的定位,進而引導學生能夠有效處理自身存在的各項心理問題。
其次,目前,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并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存在著自卑,并且很多學生存在著嚴重的誠信缺失現象,考試作弊、學術作弊等情況時有發(fā)生。實際上,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精心修身,在飲茶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不斷地探索,能夠更好地全面地實現修身養(yǎng)性的目標,感受著個人的生活理念和態(tài)度。因此,將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品茶活動,不但能夠引導學生領悟到茶道的精神理念,還能運用茶文化理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重塑塑造學生自身的人格理念,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另外,目前,學生在校期間都對茶文化沒有深刻的理解,不十分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又過于薄弱,部分授課者和心理咨詢師不具備深厚的茶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不具備相關的施教能力,心理健康發(fā)展跟不上腳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無法得到解決。并且授課與咨詢趨向于任務完成的過程,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只做表明功夫,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無法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實現用茶文化來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授之以“自強不息、團結協作、尊師愛友”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由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當正確定位茶文化,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加強師資力量,通過開辦茶文化展覽或其他形式的茶事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開設優(yōu)質的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4]。同時,為了真正促進個人的心理健康,要豐富和發(fā)展與茶文化密切聯系的校園社團組織,在組織的氛圍中,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讓學生學會團隊精神、學會協同合作;通過布置心理咨詢室和熱線等方式,邀請茶藝專業(yè)人士、茶藝師等,精心為學生準備精神午餐,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做到匠心獨運。并且為了確保這些人能夠對茶文化教育灌輸拿捏得當,要嚴格考察其人格道德素養(yǎng),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與實現[J].福建茶葉,2015(5):58-60.
[2]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等.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
[3]尹順民,陳衛(wèi)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因素[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51-54.
[4]劉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培養(yǎng)與促進[J].語文建設,2016(6x):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