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滕州農業(yè)局,山東騰州277500)
人們對無公害農作物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樣的經濟市場要求為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帶來考驗,也同時帶來了市場需求,這是無公害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形式。因影響農作物的因素較多,無公害技術實施應用過程中,時常會受到不同方面的阻礙。
農作物栽培離不開土地,土地的因素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1]。外界因素對于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的影響很大,同時一些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和理念也影響著無公害栽培技術的進行和結果。
現(xiàn)如今農村經濟不斷發(fā)展,也不單單只依靠于農作物。農村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原因在于農村有很多豐富的土地資源。人們利用這樣的土地資源發(fā)展起了工業(yè),農村遍地都蓋起了廠房或工廠。這些建筑物的建設都占用著農田,雖然帶動了經濟發(fā)展,但因為工廠不斷產生污染物,如廢氣廢水或廢棄的工業(yè)材料,也不斷污染著周邊的土地。
對于土地的污染不容小覷,這樣的污染也直接影響著周圍農田農作物的生產,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或培育出來的農作物本身含有有害物質,對食用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健康危害。
因為這樣污染的土地不可以再種植農作物,導致可利用農田不斷減少,致使高標準的無公害栽培技術發(fā)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試想,本來可利用的農田就隨著工廠的建立不斷減少,可以種植高標準高質量的無公害農作物的農田,更是少之又少。
在農業(yè)發(fā)展中,化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現(xiàn)如今農民為了增產增收,加大化肥的使用劑量,定期對種植物施加過多的化肥[2]。這樣的行為,致使土地自身營養(yǎng)成分不斷流失,土地生態(tài)平衡隨著化學制劑的使用不斷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受到化學制劑的污染。
同時,這也是在破壞土地持續(xù)發(fā)展和可再生資源,讓土地變得不可再生,降低土地產量和質量。在這樣的土地中,是無法進行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同時對于農作物來說,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甚至農作物營養(yǎng)價值也很難得到保障。長期以往,化肥的使用對土地產生一定程度破壞。因為土地被破壞,沒辦法增加產量和質量,所以需要不斷使用化肥,導致土地進一步被破壞。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會反復出現(xiàn),致使無公害栽培技術不斷地被擱置。
由此可見,化肥的應用不僅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對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實行產生影響,還會對土地造成污染,致使過多施用化肥和土地污染成為惡性循環(huán)。
病蟲害對于農業(yè)和林業(yè)來說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進行農作物的培育中,病蟲害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產生了病蟲害,就需要直接的辦法去整治病蟲害。使用農藥,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但是,噴灑農藥的計量卻很難得到有效地把握,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一些農民過多的噴灑農藥,導致對農作物的農藥殘留量增加和對土地的污染。這樣的農作物營養(yǎng)成分會遭受破壞,同時也會影響食用者的健康問題。在農藥噴灑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稀釋的比例和計量,噴灑過程中如果使用不當導致身體吸收,可能會致使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發(fā)生。
過多的噴灑農藥,對于農作物和食用者以及農民還有土地來說,都有很重要的負面影響。對于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來說,更是十分不利。而現(xiàn)如今過多噴灑農藥,卻是農民們常見的現(xiàn)象。
不管是農業(yè)還是林業(yè),選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種子就像農作物的基因,是農作物的起始[3]。因此,種子的質量對于后期農作物的生長影響都至關重要。在選種方面,應該選擇質量好的種子,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播種前的處理,同時要為種子采取科學的儲存方式和疾病檢查。
如果種子在播種前就存在著病原微生物,隨著農作物的生長對于農作物的威脅就越來越大。由此可見,在播種前對種子的儲存和處理都有著關鍵的意義,只有優(yōu)質的種子,才可以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由現(xiàn)如今農業(yè)科技發(fā)展可以得知的結論是,很多病蟲害的出現(xiàn),都與播種前種子攜帶病原微生物或沒有科學儲存處理有著必要的聯(lián)系。
只有在種子播種前就把好關,才可以有效預防后期的如病蟲害、生長不良等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情況發(fā)生。
土地對于農作物影響也十分重要,選擇土地也同時決定著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環(huán)境,對于防治病蟲害和農作物健康生長都有著必要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播種土地的土壤是否存在污染也是考察土地的重要標準之一,要選擇周圍沒有廠房和污染水流的土地進行播種。
無公害栽培技術對于農作物生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高標準的嚴格要求。在生長過程中,土地田間的衛(wèi)生和清潔管理也至關重要。如果田間衛(wèi)生較差,可能會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滋養(yǎng),進一步污染土地、污染農作物、產生病蟲害等一系列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因素。
在農作物管理方面,一般包括化肥使用管理、病蟲害管理和植物管理3個方面。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在化肥方面有嚴格的要求[4]。應該嚴格按照要求時間和計量施用化肥,盡量減少農作物施肥或盡量不施肥。必要時如果需要施肥,則盡量施用有機肥,避免產生土地的污染,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保證其質量和健康。同時,長期施用化肥,會對土地和水質造成嚴重的危害,必須明確危害,謹慎施肥。
病蟲害一直是田間最苦惱的事情,對于農業(yè)來說也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但在無公害栽培技術中,應該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避免對土地和農作物產生惡性循環(huán)。同時,應該增強農田的生態(tài)平衡穩(wěn)定,利用食物鏈來對病蟲害進行祛除,從而起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放生益蟲、益鳥的方法,來維持田間的生態(tài)平衡,減少農藥的濫用和農作物的農藥殘留過多。
植物方面,現(xiàn)如今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又很多植物激素可以在無公害培育技術中進行實際使用。這樣的技術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同時確保農作物產品的健康性和營養(yǎng)性,不會污染土地,更好地達到高產量、高質量的目的。在這基礎上,應該保留良好植物的種子,讓下一代植物傳承其優(yōu)良性。
我國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的應用普及發(fā)展較快,現(xiàn)存的問題不斷被放大升溫也是情理之中。面對著土地污染和化肥濫用、農藥濫用的情況,需加強種子、土地、種植環(huán)境的管理,合理應對病蟲害,正確使用肥料,做好田間管理技術,才可以確保我國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得到良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