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卿
(武警四川總隊醫(y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本研究中,以本院采用介入治療中出現無復流現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應用硝普鈉、替羅非班聯合治療介入治療中無復流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療中出現無復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齡49~76歲,平均(61.8±9.3)歲;阻塞部位:近段49例,中段31例,遠段15例;發(fā)病至球囊擴張時間1~9h,平均(4.5±2.8)h;合并癥:高血壓32例,糖尿病26例,高血脂14例;伴有吸煙史37例;梗死相關動脈:左前降支37例,左回旋支35例,右冠狀動脈24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2)心肌梗死溶栓治療(TIMI)血流分級在2級以下;(3)對本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4)無復流現象出現在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后;(5)排除年齡80歲以上、外鈣化病變、多支病變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療,術前,給予患者氯吡格雷,劑量300mg,拜阿司匹林,劑量300mg,咀嚼服用。手術入路選擇為股動脈,術中,肝素應用劑量為100U/kg,冠脈造影及支架術根據Judkins法進行,置入球囊后,開展預擴張,TIMI血流分級達到3級時視為擴張成功,之后將支架置入。無復流現象出現時,對照組患者立即給予硝酸甘油,劑量為200μg,經導引導管注入到冠脈內;研究組患者立即給予硝普鈉和替羅非班,硝普鈉劑量200μg、替羅非班劑量500μg,經微導管選擇性的、緩慢的注射到冠脈內,注射時間控制在2min內。冠脈造影檢查于給藥5min后開展。介入治療后,兩組患者均24h持續(xù)泵注替羅非班,速度控制在6μg/(kg?h)。術后,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應用相關的藥物。
觀察給藥5min后的冠脈造影結果,判定TIMI血流分級及心肌灌注分級,3級判定為治療顯效。隨訪6個月,觀察心臟收縮、舒張功能,指標為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采用SPSS 18.0統計分析,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可知,給藥5min后,研究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3級占比及TIMI心肌灌注分級3級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由檢查結果可知,研究組LVEF、LVEDD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給藥5min后TIMI血流分級與心肌灌注分級[n(%)]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臟功能與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參數比較(±s)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臟功能與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參數比較(±s)
注:與研究組相比,*P<0.05。
參數 研究組(n=48) 對照組(n=48)LVEDD(mm) 48.69±7.34 56.37±7.63*LVEF(%) 58.92±13.17 46.27±16.33*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急癥,治療時,關鍵在于促進梗死相關動脈盡早的、完全的恢復,以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遠期生存率。介入治療為目前普遍認可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于患者發(fā)病早期給予其介入治療后,可促進梗死動脈開通,缺血心肌實現再灌注,并將心肌壞死范圍減小,提高患者生存率[1]。然而經多項研究顯示,急診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間,無復流現象可出現在30%左右的患者中,即使為擇期介入治療,無復流現象的發(fā)生率也可達到2%~3%[2]。介入治療中無復流現象具有十分復雜的發(fā)生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介入治療術中,需要使用多種器械,如球囊、支架等,易損斑塊可能在其影響下發(fā)生破裂,激活血小板,并發(fā)生黏附、聚集,形成血栓,新生成血栓脫落較易發(fā)生,造成遠端血管栓塞,出現無復流現象;粥樣斑塊中的某些成分發(fā)生黏附聚集時,如基質成分、炎性細胞等,導致微血管損傷,造成心肌微循環(huán)障礙加劇,影響心肌再灌注,產生無復流,或者慢復流[3]。
介入治療中出現無復流現象后,不僅會增加心肌梗死、心絞痛再發(fā)風險,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時的給予患者有效治療,以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近年來,臨床治療介入治療中無復流現象時,多采用藥物治療、機械性治療等,治療效果較為理想,而且循證醫(yī)學證據也較多的獲得,逐漸的形成綜合防治策略。相關研究表明,與單一治療藥物相比,聯合用藥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學者主張采用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聯合,并經微導管注入到冠脈內。
應用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會激活血小板,期間,縮血管物質會被釋放出來,如五羥色胺,造成微血管痙攣,增加無復流現象的發(fā)生風險。采用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聯合治療時,血管在硝普鈉作用下擴張活性增強,無復流血管遠端細小動脈、微血管受到的阻力可降低,實現治療及預防目的;球囊擴張時,可能會擠碎血栓,形成纖維碎片,導致遠端血管被栓塞,注射替羅非班后,可對血小板聚集發(fā)揮抑制作用,使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預防形成微血栓,促進心肌細胞再灌注,提升灌注水平,將無復流區(qū)域減少,達到最終的治療目的。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介入治療中出現無復流現象后立即注射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而對照組則立即注射硝酸甘油,給藥5min后,研究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3級占比及TIMI心肌灌注分級3級占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與硝酸甘油相比,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聯合可更為有效的促進微血管擴張,降低微血栓形成風險,改善微血管功能,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隨訪6個月后,研究組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與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由此表示,應用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聯合治療時,前向血流可明顯的恢復,促進心肌微循環(huán)障礙的改善,提升患者的左室收縮與舒張功能,保護患者的心功能。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期間,給予硝普鈉與替羅非班聯合注射治療后,可明顯的改善出現無復流現象后的心肌灌注情況,減輕無復流現象對患者預后情況的影響,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質量,具有比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由于本研究中選擇的樣本量比較少,而且尚未明確介入治療無復流現象的發(fā)生機制,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加深研究,以能更為科學的指導臨床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1]石宏勛.硝普鈉聯合替羅非班冠脈內注射治療無再流現象42例臨床分型[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3(31):131-132.
[2]孫小軍,盧京.介入治療中血栓抽吸聯合替羅非班內注射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情況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10(10):47-49.
[3]張彥宏,張廣成.硝普納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診冠脈介入中無復流現象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1(3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