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
[摘 要]學生在學習物理時難免會發(fā)生錯誤,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學生的錯誤呢?文章分析了學生錯誤發(fā)生的原因和特點,并簡要分析了教師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錯誤;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32-0043-02
學生的成長歷程是與錯誤相伴而行的。就物理學習而言,學生的錯誤可能會發(fā)生在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中,也可能是發(fā)生在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中,還可以發(fā)生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面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該怎樣對待呢?筆者認為,我們首先要分析學生錯誤發(fā)生的原因和特點,并對相關內容進行適當加工,進而將其融入物理教學過程中。
一、學生錯誤發(fā)生的原因和特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是多方面的,而且由于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基礎的差異,學生的錯誤也是多樣的。教師一方面要針對學生個別性的錯誤予以糾正,另一方面,也要從共性特點著手,對學生的思維展開分析和研究。
學生共性的錯誤往往呈現(xiàn)為這樣幾個方面:(1)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所形成的慣性思維對新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造成干擾,比如學生在回答某些實驗操作中如何減小實驗誤差時,他們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其實這種做法對一些系統(tǒng)誤差來講,是毫無效果的;(2)學生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以至于他們無法充分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內涵與外延,他們對相關理論的適用條件也沒有把握好,比如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就有明確的條件,而且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是否守恒可能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3)對問題情境把握不準,或是在某些問題的條件分析過程中遺漏了關鍵信息,這些都可能造成學生對問題的處理產生失誤,比如某些帶電粒子的運動問題是忽略重力影響的,如果學生將其放入其中一并考慮,顯然會增加問題的難度,而且也可能導致問題處理的失誤;(4)沒有明確具體的物理過程,以至于根本就沒有弄清楚問題的實質,就胡亂地套用規(guī)律和公式,比如在用動量守恒定律處理問題時,明明只是某一方向的動量守恒,學生卻直接使用動量守恒定律,而且過程中的機械能未必守恒,學生卻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公式處理整個物理過程;(5)對一些生活氣息濃厚的問題,學生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就胡亂建立模型,這其實體現(xiàn)了學生在抽象思維以及信息提煉方面的能力不足,這是一個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6)很多物理問題情境,學生只考慮到某個方面,忽視了其他方面,導致問題求解不夠全面,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機械波和機械振動的問題中,周期性就是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7)學生在實驗操作能力上的缺失,也是物理教學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現(xiàn)在的考核,特別是高考依然是以紙筆測試為主,所以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而實驗操作又是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如果教師在這些方面關注不夠,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將受到嚴重的限制。
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以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格等方面的不足,也會導致學生錯誤的發(fā)生,這些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加關注。
二、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當我們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時,我們應該注意出錯是學生的權利,也是學生知識增長和能力提升的關鍵節(jié)點。一般來講,正確源自學生的一種模仿,是學生反復訓練的結果,而錯誤則是學習者建構認知時的一種經歷,它是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進展過程的反映,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事物判斷的習慣方式和思維特點,同時我們還能據此診斷學生的學習難點。所以,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與錯誤相伴相隨的過程,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fā)生錯誤和更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
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正確的操作應該是主動發(fā)現(xiàn)和研究,推動學生由錯誤來反思自己的學習,同時借此診斷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錯誤發(fā)生的原因進行歸因處理,進而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個別學生的錯誤發(fā)生是由于對相關概念比較陌生,面對此類錯誤,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一系列有助于澄清學生認識,幫助學生厘清概念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加速度”這個概念為例,學生犯錯的原因往往是在“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等物理量上出現(xiàn)混淆,針對這一錯誤,教師切不可在概念上翻來覆去地進行文字辨析,應該列舉出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物理場景中辨析三個物理量的含義,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速度—時間圖像,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進行辨析和處理,這樣有助于學生建構形象化的思維模型,進而更直觀地理解知識。
在處理學生的錯誤時,及時性和反復性也是相當重要的。人往往存在這樣一種劣根性,即“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教學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尤其是物理學習,這是一個很講究體系性的過程,如果學生沒有及時更正錯誤,或是沒有反復強化,他們很可能在對應位置產生漏洞,日積月累,這樣的漏洞會越積越多,將成為學生無法逾越的鴻溝。比如,拋體運動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如果學生在曲線運動這一塊,沒有掌握好相關的知識方法,那么當他們在處理帶電粒子偏轉時還會遇到問題,而且到時候問題的復雜程度和綜合性還會更高,如果學生在拋體運動這個知識點上沒掌握好,很可能導致整個面上的問題處理陷入僵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絕不是讓學生糾正答案,將錯誤覆蓋過去就了事了,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錯誤,要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分析研究,由此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三、生成性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1.展示錯誤,引發(fā)學生展開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處理問題的細節(jié)展開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內在隱含的問題,如果學生的錯誤是個性化的,那么教師只需個別指導、點撥,但是如果錯誤具有共性,那么教師就要將這個錯誤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共同討論中明確問題所在,并徹底地糾正,這一點在高三階段的試卷評講過程中尤其重要。到了高三,各方面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很多教師在評講試卷時忙于通報答案,忽視了引導學生在深度思考中糾正錯誤,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筆者認為,試卷要么不評,要評就要評個透徹,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將錯誤展示出來,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明確原因,確認答案。
比如,這樣一個問題:光滑的傾斜U形軌道上,其傾角為θ,一個質量為m的導體桿放在上面,能夠形成一個閉合回路,現(xiàn)在已知導體桿的電阻為R,軌道最下側與導體桿平行的部分電阻為r,其他電阻忽略不計,現(xiàn)給導體桿一個向上的速度為v,如果它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h,求導體桿上所產生的焦耳熱。
這個問題的處理有兩個易錯點:其一是方法選擇,即導體桿上升過程是一個變速過程,因此回路中的電流在變化,所以應該用能量的觀點分析;其二是電路分析,即導體桿上的電熱并非是整個回路的電熱,這也要有所區(qū)分。針對這兩個學生的易錯點,可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處理,這樣有助于他們徹底糾正錯誤。
2.設置陷阱,誘導學生暴露錯誤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設計一些陷阱,將學生的錯誤暴露出來,引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識。
比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習慣于盲目地套用公式,針對這種情形,筆者設計問題:一輛汽車以36km/h的速度行駛,現(xiàn)在司機進行剎車操作,汽車以10m/s2的加速度勻變速運動,求汽車在剎車后1.5s時的位移。學生在處理本題時,如果不考慮汽車剎車之后以停止為終了狀態(tài),就必然出現(xiàn)錯誤,這些錯誤的引出,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思維缺陷。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要從錯誤中發(fā)現(xiàn)刺激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因素,并及時運用到教學中,這樣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