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富佳
摘要:“?ar ?ar(加爾 加爾)”是哈薩克婚禮儀式歌的序歌。本文結(jié)合語言學(xué)、修辭學(xué)等多種學(xué)科,從其語音、詞匯、修辭等方面的特點出發(fā),分析“?ar ?ar(加爾 加爾)”的語言本體特點以及價值功能。
關(guān)鍵詞:?ar ?ar(加爾 加爾);語音;詞匯;修辭;語言特點
“?ar ?ar(加爾 加爾)”是哈薩克婚禮儀式歌中的序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哈薩克婚禮序歌“?ar ?ar(加爾 加爾)”逐漸被電子琴、手風(fēng)琴等樂器所取代,其歌詞也就逐漸鮮為人知。通過資料整理可知,近年來哈薩克文化相關(guān)研究呈波動增長趨勢。其中多為文化現(xiàn)象解析或其翻譯方面,但對語言本體相關(guān)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因此,“?ar ?ar(加爾 加爾)”語言本體研究仍有一定空間。
《民間文學(xué)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對“哈薩克族婚禮序歌‘d?ar d?ar(加爾 加爾)”的解釋為:“哈薩克族婚禮歌的序歌。在婚禮儀式中集體演唱。內(nèi)容是勸姑娘別悲傷,莫哭泣;出嫁后敬公婆、愛丈夫,待到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后,就會獲得歡樂。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請姑娘們回答。所以它又是一種問歌。曲調(diào)較為風(fēng)趣歡暢?!?/p>
一、“?ar ?ar(加爾 加爾)”語言特點
基于語言學(xué)、修辭學(xué)等學(xué)科理論,分析“?ar ?ar(加爾 加爾)”在語音、詞匯、修辭等方面的特點。
(一)語音特點
“?ar ?ar(加爾 加爾)”語音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音節(jié)、押韻等方面。
1.音節(jié)
“?ar ?ar(加爾 加爾)”歌詞多為四句一章,一般每行十一個音節(jié),也有每行為十二、十三或者十五個音節(jié)。
例1:
arman-tilek tyɡemes xahda da bar,
anam-bala qijmast?q malda da bar.
anam-aj dep d??lama,axaw,
bijkem,ana?a uqsas bir ene? onda da bar.
該段歌詞每行均有十一個音節(jié)。固定的音節(jié)數(shù)目在演唱時也較朗朗上口、旋律明快,情感上也更加飽滿。
2.押韻
“?ar ?ar(加爾 加爾)”音韻規(guī)律較強,歌詞易于上口、注重押韻。其押韻形式多為全段押韻或隔行押韻。例如:“?ar ?ar”“aij-auw”“bijkem”“da bar” “ot?r” “dep”“d?ettim”,還有疑問詞“ma”“be”等。
例2:
baw?r?-?r??s-qut,quijr?q malda bolar,d?ar d?ar,
dauw?l? auw?z du?aɡoj ?alda bolar,d?ar d?ar.
?kem-aj dep d??lama,axauw,bijkem,d?ar d?ar,
?ke orn?nda qaij?n ata onda da bar,d?ar d?ar.
該段歌詞共四行,每行都以襯詞“d?ar d?ar”結(jié)尾。在情感上,也是在不斷提醒新人已經(jīng)從戀人變?yōu)榱艘獡?dān)起家庭責(zé)任的夫妻。
(二)詞匯特點
通過資料分析得出,“?ar ?ar(加爾 加爾)”在詞匯方面有實詞較多、對偶詞較多等特點。
1.實詞較多
哈薩克族是一個古老的倚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ar ?ar(加爾 加爾)”中,詞匯風(fēng)格的主要特點是偏實際主義的畜牧詞匯十分豐富,因此其中實詞較多。
例3:
at at minip k?k atqa d?ettim,?ke,aij-auw,
k?p k?rɡeni? men bolsam kettim,?ke,?ke,aij-auw.
ap?s bast?,tor k??di si?si? yiji?,?ke,aij-auw,
tor?aij bas?m sij?masa nettim,?ke,?ke,aij-auw.
該段歌詞共四行,共28個詞匯,其中實詞22個,占比78%左右。因此,實詞多是“?ar ?ar(加爾 加爾)”詞匯特點之一。
2.對偶詞較多
“?ar ?ar(加爾 加爾)”中也含有許多對偶詞。例如:“el-d?yrt人民群眾”、“ata-ana爺爺奶奶”、“ata-ene祖孫”、“?ke-?e?e父母”、“ana-bala母子”、“arman-tilek夢想”、“ald?-art??d?先后”等。這些中對偶詞多為稱謂語。這也體現(xiàn)出演唱者對新人寄予了尊老愛幼、擔(dān)負(fù)責(zé)任等期望。因此,對偶詞較多也是其詞匯特點之一。
(三)修辭特點
“?ar ?ar(加爾 加爾)”中有雙關(guān)、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雙關(guān)修辭體現(xiàn)歌名上,“?ar ?ar(加爾 加爾)”詞義為情人,也指夫妻中一方,歌中每句末的反復(fù)呼喚,不斷提醒新娘,她是新郎的愛人、妻子,是女主人。
例4:
esik ald? quba tal,maijda bols?n,?ar ?ar,
aq betimdi k?retin aijnam bols?n,?ar ?ar.
qan?a d?aqqs? bol?anmen qaij?n enem,?ar ?ar,
aijnalaij?n ad?emdeij qaijdan bols?n,?ar ?ar.
該片段歌詞共四行,每行均以押韻襯詞“?ar ??ar”結(jié)尾,而第一、二、四行的倒數(shù)第二個詞均為“bols?n”。
二、“?ar ?ar(加爾 加爾)”價值功能
“?ar ?ar(加爾 加爾)”由年輕男女集體即興演唱,勸新娘不要悲傷、男方父母會待她一樣好。在情感上,表達(dá)了新娘的悲傷——獨自遠(yuǎn)嫁他鄉(xiāng),組建家庭,承擔(dān)家庭重任。它歡快簡明的節(jié)奏烘托了婚禮愉悅氛圍。通過內(nèi)容分析,具有尊老愛幼等教育導(dǎo)向意義,提醒新娘有傳宗接代的使命,為社會構(gòu)建貢獻(xiàn)力量。
因此,“?ar ?ar(加爾 加爾)”具有烘托氛圍、表達(dá)情感、藝術(shù)魅力、教育導(dǎo)向、家庭建設(shè)等價值功能。
三、結(jié)語
“?ar ?ar(加爾 加爾)”語言本體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語音、詞匯及修辭等方面。在語音上主要有以下特點:①一般每行十一個音節(jié);②押韻形式多為全段押韻或隔行押韻。具有實詞、對偶詞較多等詞匯特點,多使用雙關(guān)、排比等修辭手法。它還有烘托氛圍、表達(dá)情感、藝術(shù)魅力、教育導(dǎo)向、家庭建設(shè)等價值功能。由此可見,“?ar ?ar(加爾 加爾)”語言本體研究利于體現(xiàn)文化與歷史的積淀,為“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建設(shè)打下堅實基礎(chǔ),促進(jìn)文化交流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xiàn):
[1]段寶林,祁連休主編.民間文學(xué)詞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社,1988.
[2]姜崇倫.哈薩克族歷史與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3]黃中祥.哈薩克詞匯與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4]畢桪.哈薩克民間文學(xué)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6.
[5]哈薩克文《哈薩克民間文學(xué)大典》編委會編.哈薩克民間文學(xué)大典(第19卷民間生活風(fēng)俗歌)[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