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鳳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边@句格言用在講課上再恰當不過了,導語是一座橋梁,是學生走入課堂、融入情境、擷取知識的必經(jīng)之路,需要每個教師在每堂課前苦心經(jīng)營,仔細推敲,反復琢磨,以臻完美。特級語文教師于漪也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贝_實,好的導語像優(yōu)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fā)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那么,如何設計導語呢?在教學實踐中,導語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情境導入法
教師給學生描述一個情境,使課堂如同演出,一場精彩的演出,需要演員的臺詞引發(fā)觀眾的共鳴,同樣,一堂出色的課,也需要教師的講解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激發(fā)共鳴的最好方法,莫過于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伊始,便讓學生沉浸于教師營造的文化氛圍之中,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使用語言,使用音像資料,使用圖片資料,等等。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應當是情境導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用形象、優(yōu)美、富有文采、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把與文章相關的某個場面或情景描繪出來,使學生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的導語可以這樣設計:“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數(shù)春天。春天,陽光明媚,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給人以無限希望。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詩人描寫過春天迷人的景色?!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杜甫在歌頌春;“又綠江南岸”,這是王安石在吟誦春;“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連志南和尚也在贊美春天。那么,散文家朱自清的筆下的春又是怎樣的呢?”這則導語,本身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還沒讀《春》,學生就已沉浸于濃濃的春意之中了,這樣順勢一引,學生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了《春》的藝術意境之中。
二、復習導入法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導入方法,上課時,教師不急于講新課,而是先與學生共同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在復習時就學過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由復習舊課自然過渡到要講的新課。這樣,既能“溫幫知新”,又能引出所講的新課??鬃釉疲骸皽毓识??!眴釉姓J知,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比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春夏秋冬,四時更替,我們偉大的祖國四季如春,景色美不勝收。上一課我們領略了《春》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觀賞一下老舍老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三、音樂導入法
所謂音樂導入法,就是以適當?shù)囊魳窢I造一種與課文相符的情境氛圍導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就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聽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幾時有》,優(yōu)美婉轉的歌聲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有的學生都不自覺地合著節(jié)拍唱了起來,然后趁勢導入:“王菲的歌唱得真好,更好的是歌詞。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這首詞來認識一位宋代的偉大詞人蘇軾。這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恰當?shù)能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四、引用導入法
引用導入法,是指引入一些學生知識面以外的文獻資料導入新課的方法。引用的范圍相當廣泛,諸如詩句、格言、對聯(lián)、趣聞軼事等,都可以恰當引入作為課堂的導語。引用課外知識導入新課,既可以使學生有新奇之感,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但引用內容切忌炫奇,要契合教學目標和文本特征。比如,教學《背影》一文,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唐朝詩人孟郊寫過一首著名的《游子吟》,我們一起背誦這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中慈母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感情是復雜微妙的,詩人把這種感情凝聚在哪個動作上?對,密密縫衣。這說明,寫事只要能抓住感人的一點,寫得集中,就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朱自清寫的《背影》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范?!?/p>
教師莫不希望自己每一課的導語都能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好的導語,能夠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