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王敏磊
1 浙江省杭州市丁橋醫(yī)院(籌) 浙江 杭州 310021 2 浙江省杭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臍針是指在臍部實施針刺術,能夠達到平衡陰陽、祛除疾病的一種新型針刺方法。其具有針刺數(shù)量少,治療范圍廣,取效迅速等特點。臍針取針之法較多,有單針、雙針、三針、四針和多針針法;進針之法多樣,有壓痛點進針法、皮下結節(jié)進針法、八卦定位進針法和五行生克制化法等[1]。筆者通過臨床發(fā)現(xiàn),將臍針療法運用于皮膚病的治療中能夠收到較好的療效,茲舉案三則,供同道參考。
李某,男,27歲。因“反復出現(xiàn)顏面部片狀丘疹3年余”就診?;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雙側顴部皮膚粟粒大小丘疹,色紅,當時未予重視,后漸發(fā)展至額部,融合成片,自覺劇烈瘙癢,搔抓后可見點狀滲出,予激素藥膏外用后癥狀可緩解,停藥后又復發(fā),每于喝酒和食用海鮮后出現(xiàn)大面積皮疹?;颊弑敬蝸碓\時,因食用海鮮后再次復發(fā),額部、上下眼瞼面及頰部成片紅色粟粒樣丘疹,伴有少量滲出,瘙癢明顯,部分皮膚可見增厚及色素沉著,表面粗糙?;颊咂剿仄廨^急,夜間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飲食二便可。臍診:臍大、圓,臍色正常,臍味無,臍征濕潤。針刺取位:四正位(坎、震、離、兌)。針后頓感瘙癢感減輕,當日夜間能正常入睡,夜間未癢醒,第二日面部丘疹消退,仍有色素沉著,繼續(xù)治療兩個療程,皮損恢復正常。
按:濕疹是一種多因性疾病,一般認為與變態(tài)反應密切相關,部分與內分泌功能、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有關。古今醫(yī)家認為,本病之發(fā)生內、外因兼有之,內因主要與體質、情志、腑臟功能失調有關;外因主要與外感風、濕、熱邪及飲食不當相關?;颊呙坑陲嬍巢还?jié)后發(fā)作,平素脾氣急、睡眠差,病程長,面部可見皮膚增厚及色素沉著,針取四正位以調心、肝、肺、腎四臟,心在五行為火,在臍居離位,主治氣血病,火病,神志病,有美容作用;肝在五行為木,在臍居震位,主治月經(jīng)病,情緒病,色素沉著等;肺在五行為金,在臍居兌位,肺主皮毛,主治皮膚??;腎在五行屬水,在臍居坎位,主治內分泌,生殖疾病。
王某,女,34歲。因“反復皮膚過敏10余年”就診。患者20歲左右顏面部皮膚出現(xiàn)過敏,后反復發(fā)作,每次發(fā)作均予皮炎平外抹?;颊邅碓\時見:面部“T”型部潮紅,有色素沉著,有粟粒狀突起,面頰部毛孔粗大,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干燥,伴刺痛、燒灼感。平素脾氣急燥,心情抑郁,食欲不佳,夜間睡眠欠佳,月經(jīng)經(jīng)常提前3~7天,經(jīng)前乳房及小腹脹痛。臍診:臍位上移,臍色正常,臍味淡,臍征濕潤。針刺取位:五行針法(坎、離、震、兌、艮)。治療1月后痊愈。
按:本病雖為皮膚病,但病機屬陰陽失調,氣機不暢,水火不濟。五行針法取內八卦的四正位加艮位,調整全身臟腑氣機,調和陰陽。因患者為女性,選五行之土之艮土,以陽土與病人相交,加強了療效。
梁某,女,19歲。因“額面部反復多發(fā)丘皰疹3年”就診?;颊?年前額面部多發(fā)散在白黑頭粉刺,后漸出現(xiàn)紅色丘疹和膿皰,觸痛明顯,下頜處有許多褐黃色粟米大小斑疹,觸之不痛,面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學習壓力大,睡眠極差,大便三四日一解,月經(jīng)量少,色黯,伴痛經(jīng)。臍診:臍橢圓,臍色正常,臍味淡,臍征干燥。針刺取位:艮、坎。當日針后即感面色正常,丘疹、皰疹變小,繼續(xù)治療3療程,面部皮膚恢復如常,經(jīng)量增多,大便每日1次,睡眠較好。
按:患者正值青春期,雄性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開口被阻,加上厭氧性痤瘡丙酸桿菌繁殖而發(fā)為本病。《內經(jīng)》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心在五行屬火,據(jù)五行相克,水克火,故取坎位以瀉火;此外,“艮”五行屬土,意象為山,主一切凸起的疾病和身體凸起部位的疾病,如凸起的炎癥,凸起的增生、結石等,丘疹即為身體凸起的疾病。故取艮位即符合火生土的五行相生原理,又符合艮卦的意象。
[1]董志航,齊永.臍針療法[J].中國針灸,2002,22(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