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玲 孫 靜(國有建平縣黑水機械化林場 遼寧 建平 122400)
整地是營林為主型林場的主要造林環(huán)節(jié),是對伐后林木跡地實施管理的最關鍵性的一環(huán)??茖W實施造林地的清理與實施整地,不僅能大幅度提升林地保持水土的效果、最大程度減緩林地土壤的侵蝕,同時也為以后林木生成長奠定一個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是一項事半功倍的技術性措施。
1.1實施全面割除清理法。對擬造林地上生長的各類雜木、雜草、灌木等進行全面的割除、砍伐,并進行全面移除的造林地清理方法。具體是將擬造林地上已經(jīng)割除的灌木植物與草本植物及采伐后剩余的枯枝落葉進行集中,對尚有一定利用價值的小徑木材料外運處理再度利用。對無利用價值的雜草、灌木也可運出用作薪柴或進行其他處理。
1.2實施除草劑快速清理法。運用化學除草劑對擬造林地的雜草、灌木、雜木進行清理。實施化學除草劑處理技術具有節(jié)省工時、經(jīng)濟便利的效果,同時有利于擬造林地的水土保持,有效預防水土流失。但是,化學除草劑也有諸多不利方面,主要是運輸困難,對于安全性來講,需加以格外防范;在使用劑量、方法上,要求更為嚴格,對于化學除草后的除草劑殘留來講,不利于再造林木幼苗幼樹的生長或殺滅了對林木生長具有促進作用的有益生物。
1.3實施堆積集聚清理法。對擬造林地已經(jīng)采伐后留置的枯枝落葉及其擬造林地上生長的雜草灌木,采取堆積集聚在造林地的某一地方,令其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自行腐爛和分解的清理方法。堆積集聚清理方法的好處是對有機質(zhì)和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保留率較高,有利于土壤性質(zhì)的改進改良。
2.1實施科學整地有利于改善林地土壤性狀。實施擬造林地的科學整地,對原本生長于造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等森林植物進行了徹底的清除,林地地表接受陽光的直射,提高了地溫,不僅如此,整地后對于增大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的效應。林地的整地過程有效的改變了林地的微地形,譬如陽坡轉(zhuǎn)陰坡,平地變坎坷,如此可以大大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fā),有利于土壤貯水能力的提升,增加了整地區(qū)域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整地過程中回填土壤表層的肥沃土壤,對于改善林地的土壤質(zhì)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實施科學整地有利于林地水土保持。整地后的植樹種草稱為生物措施,而植樹種草前的整地則稱為工程措施。通過工程技術措施,將原本的坡面改造為緩坡林地、平地、洼地,有效防止了地表徑流,極大地減緩了水土流失程度,增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保持造林地的水土不被侵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不同林地地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整地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實施造林整地過程中,對林地的植被破壞和疏松土壤恰恰與控制和減少水土流失背道而馳。
3.1在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實施全面整地技術。在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的全面整地,是對造林地實施全面翻墾的整地技術。此類整地技術對于改善林地的立地條件,其效應是十分明顯的,在清除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的所有灌木、雜草后,可以實施林地的機械化作業(yè),還可以在適當?shù)臅r機實施林糧間作,有利于促進苗木成活,促進幼林生長,但花工多投資大,還極其容易導致大規(guī)模的水土流失情況。因此實施全面整地應用范圍應視林地情況而實施:在遼西地區(qū)營林型林場,以土壤質(zhì)地疏松、植被稀疏的林地宜采用全面整地,通常情況下,控制坡度在8°以下為宜;如林地的自然坡度超過規(guī)定的指標,必須配置配套整地技術措施,即在全墾后整修具有控制水土功能的水平階。
3.2在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實施局部整地技術。在對造林地實施局部整地過程中,又分為實施帶狀整地、塊狀整地兩種技術。帶狀整地:對造林地進行長條狀翻墾,兩條翻墾帶中間則保留一定寬度原有植被不加任何翻墾的整地技術。帶狀整地技術對于預防水土流失效果較好,同時有利于實施機械耕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遼西地區(qū)山地的林場,實施帶狀整地時要將主帶的走向沿等高線保持水平進行設計。對于地勢平坦的的林地則可以按南北走向進行設計,考慮當?shù)刂黠L侵害因素,也可與主風方向垂直的走向進行設計。塊狀整地:是對造林地進行方塊式翻墾。塊狀整地的靈活性較大,適宜用于各種條件的造林地塊,整地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省工省時,同時還可以大范圍控制水土流失。實施塊狀整地時,堅持塊狀地的排列方向應與種植行保持相同的方向,山地林地則堅持沿等高線成行;平原地林地則堅持南北走向。塊狀整地在遼西地區(qū)的山地林地、平原林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