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湃
【關鍵詞】深度學習;信息技術;學習樣態(tài)
【中圖分類號】G623.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73-0079-02
深度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回歸人本性的學習方式。為了改變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碎片化、程式化、形式化等淺層學習現(xiàn)象,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1.興趣: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基點。
興趣是學生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動力。深度學習的發(fā)生,需要信息技術教師不斷給學生制造一種“驚奇”與“驚喜”,需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fā),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競賽等引入教學之中。有了興趣,學生便有了內驅力,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
例如:五年級“Scratch之創(chuàng)意體感游戲”一課,體感游戲是將Scratch硬件控制模塊與攝像頭設計相結合而制作的一款游戲。該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流程,熟悉Scratch中與攝像頭視頻相關的控件。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玩“切西瓜”游戲(鼠標切西瓜、攝像頭體感切西瓜),該游戲增強了學生的“體感”體驗,并引領團隊結合Scratch中攝像頭視頻的相關控件,進行創(chuàng)意實踐。這種基于Scratch2.0的體感游戲,由于加入了硬件控制,在設計時,學生不僅要搭建教材中介紹的簡單控件,還需要具備項目化學習能力及合作精神。為此,筆者讓學生先熟悉軟件,并借助無線投影、平板等,及時展示各個團隊的創(chuàng)意成果。在團隊間的交流中,學生分享彼此的創(chuàng)意,并對其他團隊的作品進行評價。這種基于學生興趣而展開的教學,能讓學生體驗到信息技術學習的有意思、有意義,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興趣。
2.探究: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核心。
探究是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方式,信息技術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學生思維主動、深度地參與。如果說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外顯活動是探究,那么內隱活動就是思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的探究活動充滿趣味。
例如:教學四年級“插入超鏈接”時,筆者帶領學生理解超鏈接的含義及作用,掌握建立超鏈接和動作按鈕的步驟,體驗制作演示文稿超鏈接的一般流程,感受非線性播放模式。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將文字“美麗江蘇”“和諧江蘇”“文化江蘇”“美食江蘇”與相對應的幻燈片設置超鏈接。由于學生常常會有忽視“原有文件或網(wǎng)頁”而直接跳到“本文檔中的位置”進行設置的做法,所以筆者設置了操作空白,沒有告訴學生文字“和諧江蘇”需要鏈接到的幻燈片的位置。于是,學生自然產生這樣的問題:沒有“和諧江蘇”對應的幻燈片,怎樣鏈接呢?筆者將學生的問題再次拋給學生:怎樣找到目標幻燈片?于是,學生再次回到“超鏈接設置對話框”界面,對之進行詳細的學習,如鏈接目標、地址等,并對內部超鏈接、外部超鏈接等概念進行深度學習,對操作進行深度探究。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技術探究活動中,筆者從問題提出、過程調控、結論呈現(xiàn)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互動、合作,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進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提升信息技術素養(yǎng)。
3.經驗: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底色。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經驗是學生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底色。只有當信息技術教學建基于學生的經驗之上時,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并讓學生主動建構信息技術知識。
例如:教學四年級“插入媒體文件”時,教材中有三個模塊:插入文件中的聲音、插入文件中的影片、插入flash動畫文件。為了鏈接學生的生活經驗,筆者在教學中增加了“錄制聲音”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電腦麥克風一般處于靜音狀態(tài),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事先幫助學生打開麥克風,讓其直接錄音,那么他們在生活中進行錄音時,就會忘記打開麥克風這一操作,從而導致錄音失敗。鑒于此,在學生學習錄制聲音時,筆者將電腦中的麥克風設置為關閉狀態(tài),當學生錄音失敗產生疑惑時,筆者引導學生打開麥克風再進行錄音。當學生的聲音從電腦的音箱里傳出時,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紛紛開始錄制聲音。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讓學生進行了深度探究。
總之,只有深度學習,才能讓信息技術教學走向高效。當教師以興趣為基點,以探究為核心,以經驗為底色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信息技術課堂便能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電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