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霞 張小文
(齊魯醫(yī)藥學院 山東 淄博 255213)
吲哚美辛是臨床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物之一,能有效緩解局部疼痛、腫脹等,相比于中樞性鎮(zhèn)痛藥物,具有無成癮性、依賴性的優(yōu)點[1-2]。吲哚美辛半衰期短,每天給藥3次,服用不方便,將其制成緩釋制劑,可以減少服用次數(shù),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海藻酸鹽是天然多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和無毒性等優(yōu)點[3],還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活性等作用[4]。作為藥用輔料,海藻酸鹽與水接觸可以形成凝膠,藥物在凝膠層中釋放緩慢,達到緩釋作用[5]。
海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微晶纖維素,吲哚美辛,氯化鈣。
紫外分光光度計(2250,島津國際貿(mào)易公司);壓片機(TDP-5,長沙常宏制藥機械設(shè)備廠);脆碎度測試儀(CS-1,天津國銘;智能溶出儀(ZRS-8G,天津市天大天發(fā))。
稱取吲哚美辛、海藻酸鈉(SA)、氯化鈣、微晶纖維素(MCC)分別粉碎過80目篩,采用等量遞加法將主藥與輔料混合,分別加入5%的羧甲基纖維素鈉(CMCC)制備軟材,過80目篩整粒,60℃的烘箱中干燥1小時,在干顆粒中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即得吲哚美辛緩釋片,每片片重0.5克。
2.2.1 波長選擇 配制1ml含吲哚美辛約25μg的吲哚美辛磷酸鹽緩沖液(pH6.80),進行掃描,最大吸收為320nm及266nm,輔料對其吸收無干擾。因此選擇320nm為檢測波長。
2.2.2 標準曲線繪制 配置濃度分別為10.0,15.0,20.0,25.0,30.0,35.0,40.0μg/mL的吲哚美辛標準品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320nm進行吸光度的檢測。以濃度c對吸收度A回歸,得方程:A=0.0196c+0.0463(R2=0.9975)。
2.2.3 回收率試驗 取自制吲哚美辛緩釋片5片精密稱定,用研缽研細后取相當于3mg吲哚美辛粉末置100mL的容量瓶中,無水乙醇溶解吲哚美辛標準品約2mg加入200mL容量瓶中,用pH7.2的磷酸鹽緩沖液稀釋定容,磷酸鹽緩沖液做對照,320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重復(fù)上述實驗六次。平均回收率為99.38%,RSD值0.915,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來本實驗的回收率比較高,精確度優(yōu)良,符合相關(guān)的檢測要求。
2.2.4 溶出度測定 取本品6片,采用漿法進行溶出度實驗,在32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同時計算每片不同時間的釋放度Q及其平均值。
2.3.1 不同用量的SA對藥物釋放度的影響 六個處方中骨架材料都使用相同比例的氯化鈣,黏合劑都選用5%的CMCC,MCC根據(jù)片重調(diào)節(jié),分別制備含有20%、30%、40%、50%、60%、70%的SA的緩釋片,測定釋放度。只有50%SA和60%SA符合標準,考慮到制備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成本,最終選擇確定50%SA進行下一步的氯化鈣用量篩選。
2.3.2 不同用量的氯化鈣對藥物釋放度的影響 重點考察了相對于SA質(zhì)量比為5%、6%、7%、8%、9%、10%的氯化鈣對藥物釋放度的影響,在六個處方中骨架材料都使用相同量的SA,黏合劑都選用5%的CMCC,MCC根據(jù)片重調(diào)節(jié),分別測定釋放度。6%的氯化鈣符合標準。
綜合以上實驗結(jié)果,最終確定吲哚美辛凝膠骨架片的處方如下,吲哚美辛75g,SA250g,氯化鈣15g,MCC155g,硬脂酸鎂5g。壓片共1000片,片重約為500mg,
2.4.1 溶出度 藥物在0~2h溶出平均量達到12.59%,2~4h溶出平均量達到31.50%,4~6h溶出平均量達到43.60%,6~8h溶出平均量達到56.06%,8~12h溶出平均量達到79.90%,12~20h溶出量達到94.20%,符合藥典標準。
2.4.2 脆碎度 經(jīng)過脆碎度測試儀轉(zhuǎn)動后,取出緩釋片精密稱量為6.6818g,未超過總片重的1%,符合藥典要求。
2.4.3 重量差異 取自制吲哚美辛緩釋片20片精密稱量總重量,求平均值,在精密稱量每一片的重量,吲哚美辛緩釋片沒有一片超出平均片重的5%,符合藥典標準。
SA易溶于水,不能形成凝膠,但可以與多種二價陽離子如Cu2+、Ca2+等形成蛋盒模型,從而誘導(dǎo)發(fā)生凝膠化,并且這種凝膠化發(fā)生的條件比較溫和以及其具有熱不可逆性。調(diào)整SA和金屬離子的比例可以產(chǎn)生不同強度的凝膠,應(yīng)用于藥物的緩釋材料以提高藥物的療效。本實驗中選用的金屬離子是Ca2+,原因是Ca2+為人體的常量元素,不會引起不良反應(yīng),實驗的結(jié)果表明,利用SA和氯化鈣制適當比例制成的吲哚美辛凝膠骨架片能夠達到藥典標準。
[1]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127-127.
[2]孔令春.吲哚美辛的臨床應(yīng)用進展[J].海峽藥學,2006,18(2):116-118.
[3]魯冬雪,徐倩倩,王穩(wěn)航.海藻酸鈉凝膠機制及其在食品中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 [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4,20(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