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波 王 瑩 張 濤 吉林省食品檢驗所
食品質量安全一方面關系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關系社會穩(wěn)定和諧。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食品安全都值得人們格外重視。而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提升,既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又有利于增強人們對于政府部門的信任,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將針對提升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措施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食品檢驗分析過程中,由于儀器設備、技術水平、環(huán)境條件和人為因素等多方面影響,檢驗結果的具體數值往往存在一定差異。這些差異導致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食品質量安全誤判,不利于食品質量檢測水平的提升。下面從多個角度談談檢驗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的控制措施。
儀器的選擇對于食品檢驗來說有著較強的影響,比如儀器是否校正準確、性能是否穩(wěn)定、對環(huán)境是否敏感等。在選擇儀器時,要選擇那些能夠進行自動校正的儀器,并且最少每周進行一次校正。并且,還要對儀器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yǎng),遇到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儀器的精準性。
化學試劑在檢測食品中將直接參與各項反應過程,呈現出多種檢測結果。有些試劑存在著固定的有效期,過期后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比如金屬元素標準溶液有效期為一年,碘化鉀溶液需要現配現用。另外,一些化學試劑對于保存條件還有較高的要求,存放時間和環(huán)境不合理,將會導致出現氧化等反應現象,造成試劑失效。因此,在測定食品之前,一定要做好儀器設備和試劑的選擇和檢查,確保儀器和試劑性能符合標準。
檢驗人員應當針對不同的食品種類,用產品標準所規(guī)定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有時候,一種食品能夠選擇多種檢驗標準進行檢驗,這時需要檢驗人員結合實驗室的環(huán)境條件和其他硬件條件進行靈活選擇,以正確的方式方法對視頻進行檢驗。檢驗方法中第一法為仲裁法,一般是對食品質量有爭議的時候會運用這種方法。另外就是儀器分析法和化學分析法,通過對這兩種方法的靈活運用,對食品的安全質量進行合理的檢測,可以得到較為準確的質檢結果。
檢驗人員是食品檢驗環(huán)節(jié)的主體,只有提升食品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準,才能夠確保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獲得正確的數據和準確的結果。檢驗人員對檢測結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檢驗過程中,應當對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各環(huán)節(jié)的相關資料、數據圖像和現象結果等,能夠通過資料完整地描述檢驗過程中,保證操作符合標準。
為了能夠促進質量檢驗體系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應當對檢驗人員加強管理,打造一個終身學習、不斷奮進的工作環(huán)境。比如,鼓勵自我充電,組織內部交流會,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將檢驗人員作為提升檢驗水準的重要一環(huán)看待,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造就一批高水平、高效率、精專業(yè)和懂法律的質檢隊伍,為食品質量安全的檢驗奠定堅實基礎。應速度和相關結果,可能會出現檢驗結果不準確的現象。除了實驗室的環(huán)境溫度,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會影響檢驗結果,比如說濕度、光照、空氣內氧氣含量、室內雜質是否較多等,這些外部環(huán)境條件都會給實驗結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食品檢驗時,應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確保實驗室的環(huán)境能夠滿足檢驗條件,然后再進行食品檢驗,以提高準確度。
環(huán)境條件對食品檢驗結果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在容量法分析中,室溫高于或低于20 ℃,都將對最終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滴定過程中還需要對溫度進行校正,確保20 ℃時校正值為0。不同溫度還有可能對化學檢驗法有著較大的影響,溫度條件的變化,將影響化學反
在檢驗過程中,有些項目內容得到的數據結果可以相互佐證進行關聯性核查,以此來避免單一檢測不準確的情況出現。比如,在醬油檢測過程中,氨基酸態(tài)氮的數值大多是全氮數值的一半,如果二者數據相差太大,則說明出現了檢驗問題,應當及時進行復檢,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再比如,白酒中的總酯和乙酸乙酯,如果乙酸乙酯含量高,其總酯含量會更高,需要再次進行復驗。
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提升需要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其中包括食品樣品選擇、儀器設備和試劑選擇、檢驗人員素質能力的提升、實驗室環(huán)境的營造以及關聯項目的核查等多個方面,只有加強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使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行為符合國家質量檢驗相關標準,才能夠使最終的檢驗結果更加準確,推升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為國家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