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明
貴州省是我所在云南省的鄰省,很早就想去體驗那里的風土人情,看看那里的文物古跡。前些日子借著假期,我們一家三口乘昆明去貴陽的夜行火車去往貴陽。
我們都是第一次來貴陽,在此之前也沒有計劃好行程,更沒有提前預訂酒店。當在傍晚時分走出火車站,看著南來北往的旅客以及行色匆匆的人群時,我們一家三口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坐哪路公交車,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之前,我在網(wǎng)絡上查到貴陽周邊的青巖古鎮(zhèn)、花溪風景區(qū)、黔靈山景區(qū)以及城市中心的甲秀樓最有看頭,是去貴陽旅游必去的地方,于是準備一個一個去游覽。
在問了賓館服務員甲秀樓的方位以后,匆匆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三口就直奔甲秀樓而去。此時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南明河周邊的夜景不錯,河邊也很熱鬧,拉琴唱歌的、跳廣場舞的、擺地攤賣小物件的、盲人按摩的,比比皆是。南明河比昆明的盤龍江寬大許多,一樣流經(jīng)市中心,但水沒有盤龍江的深。坐落在南明河邊的甲秀樓始建于明代,是典型的中國古代樓宇建筑風格,夜間燈火通明,游人如織,有點像昆明的大觀樓。甲秀樓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前的浮玉橋連接河兩岸,橋上有一小石亭,名曰涵碧亭。據(jù)說甲秀樓是建在河邊的一塊巨石之上,但因為是晚上,我們沒有看清楚樓的基座。
去貴陽的第二天,我們來到花溪區(qū)始建于明代的青巖古鎮(zhèn)。古鎮(zhèn)的民居基本都是以石材和木料建成的,也有一些是青磚房,沒有多少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的痕跡。古鎮(zhèn)的大多數(shù)墻壁、巷子都是用石塊或石板堆砌成的,看不到任何的黏合材料,即使有黏合材料的,也是由古代傳統(tǒng)的細沙和石灰、泥土等黏合而成。青巖古鎮(zhèn)眾多的歷史遺跡讓人應接不暇,幾個小時里,我們基本走完了古鎮(zhèn)的所有街道、小路,重點參觀了周恩來之父曾居地、大清趙以炯狀元故居、定廣門、萬壽宮、古鎮(zhèn)城墻等景點。全部用石材建成的定廣門和古城墻是青巖作為明朝屯兵和軍事重鎮(zhèn)的象征,要是光從照片上看,它的奇、秀、險還真有些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感覺。
我們在大清趙以炯狀元故居停留了較長時間,在感悟狀元生活場景的同時,也想多沾染一下狀元的文氣與才華。趙狀元是中國自實行科舉制度以來貴州省出過的一個武狀元、兩個文狀元中的文狀元之一,號稱云貴第一文狀元。狀元故居自從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后,以前在此居住的住戶搬出了此地,使得狀元故居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在貴陽的最后一天,我們直奔市中心的黔靈山。這個有泉、有湖、有文物古跡的景區(qū)生態(tài)被保護得很好,真正達到了人與自然、動物、山水和諧相處的境地,難怪此山有“黔南第一山”和“貴在城中,美在自然”的美譽。
解放前夕,張學良、楊虎城將軍曾被關押在貴州,我們?nèi)チ怂麄冊魂P押的麒麟洞、囚禁室,以及蔣介石和張學良曾經(jīng)會面的小別墅。幾個大人物在亂世里的不同主張和行為,得到了不同的命運安排。
要說黔靈山的生態(tài),用碧水青山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能在喧囂的都市里找到這樣一個以名山、人文、秀水、幽林、古寺、圣泉、靈猴為一體的休閑勝地實在難得,山上僅省、市級文物就有好幾處。我們順著盤山步道穿越大羅嶺、象王嶺、檀山、白象山等山峰,游覽了弘福寺、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檀泉、白象泉等眾多景點。
獼猴成群也是黔靈山的一大看點,經(jīng)過長期的人猴相處,黔靈山的獼猴已經(jīng)和人類很親近了。它們多數(shù)蹲在路邊等待施舍,有的甚至跑到路中央來擋道行乞,有的甚至搶劫路人暴露在外邊的食物。女兒把一個李子遞給一只猴子,另外幾只也跑過來圍著不走。當然,它們也有很警惕的時候,特別是那些帶著小猴的母猴,出于保護孩子的天性和動物本能,只要游人靠近了,母猴就會齜牙咧嘴地對著人比劃和吼叫,威脅游人趕快離開。
貴州三日游讓我認識到我所在的云南同為云貴高原,同為卡斯特地貌,同是民族眾多,其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以及氣候、山水也較為接近。但兩者又有歷史長期形成的地域、自然、文化區(qū)別,令我流連忘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