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彩云 李 坤 陳瑩瑩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山東省青島市 266003
當化膿性細菌侵及人體的軟腦膜、腦室、蛛網膜與腦脊液等部位之時,將會引發(fā)腦膜炎性疾病,也就是化膿性腦膜炎[1]。本病為顱內感染疾病,具有病情嚴重、致殘與致死率高等特點[2],可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有報道稱,積極向化膿性腦膜炎病患提供優(yōu)質、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預后[3]。但常規(guī)護理作為臨床上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傳統(tǒng)護理模式,并不能滿足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護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對此,我們還應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為化膿性腦膜炎病患選擇一種更加全面、有效的護理手段。此次研究,筆者將重點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在化膿性腦膜炎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以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本院接診的74例化膿性腦膜炎病患為研究對象,并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對所選病患進行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7例。其中,實驗組有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為19-76歲,平均(41.32±6.19)歲。對照組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為19-78歲,平均(41.83±6.04)歲。兩組入院后都經相關檢查確診符合化膿性腦膜炎診斷標準[4],簽署知情同意書,能積極配合完成治療,并有完整的病歷資料。對各組的性別構成情況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予以對照組飲食護理、用藥指導與疾病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而實驗組則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方案,內容如下:
(1)密切觀察患者各項基礎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護理記錄工作。針對血壓升高以及心率減慢的病患,需警惕顱內壓升高。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抽搐、惡心、煩躁不安與嘔吐等癥狀,對于有嘔吐癥狀的病患,需立即清理其呼吸道,防止窒息。協(xié)助取頭高腳低位,并將床頭抬高約15-25cm,便于頸內靜脈血液回流。嚴格遵醫(yī)囑對患者應用利尿劑與20%甘露醇,加強心電監(jiān)護力度,予以低流量吸氧輔助治療。
(2)向患者提供腦保護措施,可采取各種降溫法,減少患者的腦損傷與腦部代謝。比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1000ml;藥物降溫;亦或者是利用降溫毯等。將病房溫度控制為18-22℃,濕度控制為50-60%。針對體溫>39℃的病患,需于0.5h之內將其體溫降至臨床正常水平。以4h為周期,對患者的體溫進行1次測量。針對持續(xù)高熱病患,需予以人工冬眠治療。
(3)加強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的力度,定期協(xié)助患者做有效的翻身,并予以其局部受壓皮膚按摩處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壓瘡。定期對患者的床單進行更換,囑咐患者要保持衣褲的干燥與清潔,并全面落實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
(4)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膳食計劃,叮囑飲食遵循“三高”原則,即:高維生素、高熱量與高蛋白。告訴患者要多食用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少食刺激、辛辣以及堅硬的食物,適當飲水,防止便秘。針對意識障礙亦或者是昏迷者,需予以鼻飼,每次200ml,每日4-6次。若有必要,可采取靜脈輸液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補給治療。
(5)采取發(fā)放宣傳冊、一對一以及開展講座等方式,向患者詳細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告知其治療期間需注意的事項,及時并耐心的為患者解疑答惑,以幫助其消除心中的困惑。針對意識清醒者,需與其保持良好的溝通,并鼓勵主訴。利用溫和的語言、和藹的態(tài)度關心安慰患者,讓患者能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對其的關愛,以提高其信任度,消除恐懼、陌生感。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的力度,并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時結合其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利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抑郁與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或者焦慮程度越重,心理狀態(tài)越差。
參考如下標準[5]對兩組的預后效果進行判斷:(1)治愈,臨床指征完全恢復正常;腦脊液檢查提示正常。(2)有效,臨床指征和腦脊液檢查的結果均明顯改善。(3)無效,臨床指征未改善;腦脊液檢查的結果提示無變化。其中,治愈和有效的百分比之和即為各組預后效果的總有效率。
實驗組預后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8%,組間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兩組預后效果的對比分析表 [n,(%)]
如表2,實驗組干預前的SDS、SAS評分和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SDS評分為(34.46±2.17)分、SAS評分為(34.14±3.25)分,均明顯比對照組的(41.95±3.36)分、(43.67±4.08)分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實驗組在經整體護理干預之后,其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2:兩組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的對比分析表 (分)
局部腦特征改變乃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病理特征,其中比較常見的有持續(xù)性局灶腦損傷與癲癇發(fā)作等[6],若患者病情進展還可引發(fā)腦神經功能障礙、休克與死亡等,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整體護理干預乃比較現(xiàn)代化的一種主動式護理方案[7],核心是“以人文本”,能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病情、飲食、健康宣教與用藥等方面護理干預的方式,達到提高臨床護理效率、改善患者預后以及促進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的目的。臨床研究證實,對40例化膿性腦膜炎病患施以整體護理干預,其SDS與SAS評分均在干預后明顯降低,且其下降的幅度也明顯優(yōu)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40例化膿性腦膜炎病患,這一結果和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此次研究當中,我們對實驗組進行了整體護理干預,對對照組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的SDS和SAS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降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實驗組預后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7.3%,明顯比對照組的81.08%高,組間差異顯著(P<0.05)。提示,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化膿性腦膜炎病患的預后以及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于化膿性腦膜炎常規(guī)護理工作中積極應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病情康復。
[1]楊帆.化膿性腦膜炎整體護理干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27):83-85.
[2]錢愛星,劉榮榮,顧盈盈等.責任制護理干預對化膿性腦膜炎患者預后與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13(01):155-158.
[3]景俊.責任制護理干預對化膿性腦膜炎患者預后與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11):2099-2100.
[4]朱曉宇,葛淑華.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10):123-124.
[5]梁薇,沈慧玲,吳婉瑚等.全程整體護理模式在化膿性腦膜炎兒童腰椎穿刺術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廣州醫(yī)藥 ,2014,45(02):78-80.
[6]勾君平.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26(20):2271-2273.
[7]王麗芬,藍惠蘭,賴麗菊等.鞘內注射萬古霉素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