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轉紅
甘肅省渭源縣蓮峰中心衛(wèi)生院 甘肅省渭源縣 748208
糖尿病屬于慢性病代表,以代謝性疾病為主要特征,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情緒狀態(tài)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家庭、政府經濟負擔[1]?;颊唛L期高血糖會誘發(fā)多器官、組織功能障礙表現(xiàn),需要進行終身治療。糖尿病的終身治療性,導致患者負性心理情緒狀態(tài)明顯,影響血糖的控制并加速病情發(fā)展[2]。衛(wèi)生院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狀態(tài),并提高其生活質量以及治療配合度,整體上促進治療預后。基于此,就基層衛(wèi)生院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總結心理護理干預價值。
實驗對象均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患者,病例選自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總計126例?;颊卟∏榉€(wěn)定、均知曉護理方案、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合并意識、精神障礙以及器官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每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實驗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在36-72歲之間,年齡均值(55.20±11.60)歲;病程在6個月到12年之間,病程均值(4.50±2.30)年。對照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39-70歲之間,年齡均值(54.50±10.30)歲;病程在3個月到13年之間,病程均值(4.20±2.50)年。兩組基層衛(wèi)生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數(shù)一致,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本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做好患者入院后的飲食護理、用藥護理,進行患者的病情觀察。
實驗組:本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1)疾病知識宣教。護理人員就糖尿病相關知識向患者及家屬普及,讓患者改變對于糖尿病終身治療的認知,建立其藥物控制病情的自信心,叮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飲食方面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入。另外,對患者進行胰島素用藥指導、血糖監(jiān)測指導。告知患者胰島素的使用不會產生依賴性,在血糖穩(wěn)定后能夠隨時停用,不會影響日?;旧詈凸ぷ?。糖尿病患者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血糖監(jiān)測習慣,一旦發(fā)生異常需即刻處理并就診治療。(2)負性情緒疏導。糖尿病患者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狀態(tài),影響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并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所以必須進行患者負性情緒有效疏導。護理人員要主動傾聽患者的主訴,在與患者溝通中了解其負性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計劃,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緒。溝通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勸導、回答其提問,在建立患者好感度、信任度的基礎上建立患者治療自信心。(3)強化心理訓練。負性心理情緒的調節(jié)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例如指導患者自我調節(jié)、轉移患者注意力。很多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在確診后負性情緒明顯,在未進行有效調節(jié)的情況下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進食、睡眠情況,并加重病情發(fā)展。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鼓勵,幫助患者認識血糖的可控性。另外,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鼓勵患者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興趣,日常多讀書看報、聽音樂、和他人交流,達到分散、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效果。
記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評分、護理滿意度。
1.4.1 生活質量評分[3]
參考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完成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領域4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1.4.2 負性情緒評分[4]
參考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型糖尿病患者情緒狀態(tài)進行評分,百分制評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負性狀態(tài)越明顯。1.4.3 護理滿意度
對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126份問卷全部收回,無中途退出實驗患者,調查總有效率為100%。
2型糖尿病患者實驗指標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護理滿意度以%形式展開,進行Χ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評分變化以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糖尿病患者相同指標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
實驗組、對照組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經統(tǒng)計學計算,護理干預前生活質量維度指標結果對比P>0.05,護理干預后再次進行對比P<0.05。
實驗組、對照組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結果見表1。經統(tǒng)計學計算,護理干預前負性情緒評分結果對比P>0.05,護理干預后再次進行對比P<0.05。
表1: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期間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分,n=126)
表1: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期間負性情緒評分對比(,分,n=126)
觀察項目 時間 實驗組 對照組 t值 P值焦慮情緒 護理前 58.50±6.50 57.80±5.80 0.6377 0.5248護理后 32.50±5.30 42.20±5.60 9.9854 0.0000抑郁情緒 護理前 57.60±6.30 58.20±6.50 0.5261 0.5998護理后 31.50±5.60 43.60±5.80 11.9123 0.0000
實驗組、對照組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經統(tǒng)計學計算,P<0.05。
表2: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n(%)]
當前,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促使護理工作從被動護理向主動護理轉變、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整體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維持患者治療期間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糖尿病患者有明顯遞增表現(xiàn),病情進展中會誘發(fā)眼、腎、心臟等功能障礙,而患者負性情緒也會價值病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存率。心理護理干預是從患者的心理需求角度出發(fā),在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的過程中進行心理情緒疏導,建立患者治療配合度和信心。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負性情緒、生活質量、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疾病治療效果,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
[1]阿支,劉芳.研究基層衛(wèi)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 [J]. 醫(yī) 藥 前 沿 ,2017,7(10):258-259.
[2]解莉莉.探討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 ,2015(06):198-198.
[3]周婷,毛志錦,付阿丹等.社區(qū)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 ,2013,28(05):75-78.
[4]戴銀芳.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60例的療效探討[J].醫(yī)學信息 ,2013(27):562-562.
[5]施潤梅.心理護理對改善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