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四川省資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四川 資陽 641300)
氣管切開:氣管切開術(shù)是一種急救手術(shù),最初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隨著對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應(yīng)用范圍已有很大的擴展,成為了重要的輔助性治療手段,它的術(shù)后護理尤為重要,護理不當會引起很多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通過氣管切開安置氣管導(dǎo)管建立的人工呼吸氣道,喪失了上呼吸道黏膜對吸入氣體的加溫、濕潤和過濾的生理作用,防御功能減弱。管腔內(nèi)分泌物黏稠、痰痂阻塞,影響正常的呼吸功能。也易導(dǎo)致細菌侵入而至感染。氣道濕化:是指應(yīng)用濕化器將溶液過水分散成極細微粒,以增加吸入氣中的濕度,使氣道和肺功能吸入含足夠水分的氣體,達到濕化氣道黏膜,稀釋痰液,保持纖毛正常運動,以利于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血氧飽和度,促進肺部感染的恢復(fù)的一種物理方法。
正常人體經(jīng)呼吸道蒸發(fā)水分每日約350ml,氣管切開病人呼吸道丟失水分約800~1200ml,不及時補充水分,管腔內(nèi)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痂阻塞氣道,所以進行適當?shù)臐窕潜匾摹?/p>
2.1 生理鹽水
生理鹽水進入呼吸道后隨著呼吸水分的蒸發(fā),氯化鈉的濃度會增加,形成高滲環(huán)境,導(dǎo)致痰液脫水、黏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增加肺部感染。
2.2 無菌注射用水
對氣道刺激性大,如果用量大,可造成氣道黏膜水腫,臨床上也少用[1]。
2.3 0.45%氯化鈉注射液:研究證明0.45%氯化鈉溶液為低滲溶液,水分蒸發(fā)后留在呼吸道內(nèi)的水分滲透壓符合生理需要,保持了呼吸道纖毛運動活躍,不易形成痰痂,對氣道及肺組織的損害最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2]。
2.4 碳酸氫鈉溶液
1.25%碳酸氫鈉溶液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軟化,痰液稀薄,痰液易被吸出。
2.5 聯(lián)合用藥
(1)沐舒坦+生理鹽水進行霧化吸入,能有效稀釋痰液,尤其是深部的痰液,提高吸痰的有效性。(2)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進行霧化吸入,能有效稀釋痰液。但地塞米松是水溶性,分子較大,多沉積在大氣道,肺內(nèi)沉積率低,局部抗炎作用弱。
在氣管導(dǎo)管口蓋雙層無菌鹽水紗布濕化,痰液污染后及時更換,保持有效的呼吸道濕潤,又可防止空氣中的灰塵進入呼吸道繼發(fā)肺部感染。但目前單純的套管外口敷料濕化不能使氣道充分濕化,還應(yīng)配合霧化等方法。
將霧化藥液加入超聲霧化器使?jié)窕鹤兂晌⒘忪F,使之隨呼吸到達終末細支氣管及肺泡,擴張支氣管,稀釋分泌物,使痰液易于咳出或吸出。目前多提倡短時間、小劑量、間隙霧化法。
是最常用的濕化裝置,把濕化藥液連接氧氣裝置,刺激性咳嗽發(fā)生率低,操作簡單、安全、費用低。
將濕化液滴入氣管,達到濕化氣道、稀釋痰液的作用,但在濕化液滴入過程中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憋氣、心率加快、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升高等并發(fā)癥。
按輸液器濕化法排好氣后,至于輸液泵中,持續(xù)小劑量點滴。
又稱溫濕交換過濾器,它能模擬鼻的功能,把呼出氣體中的熱和水汽保留下來,在氣體交換時將熱量和水分帶入氣道內(nèi),保證氣道獲得有效、適當?shù)臐窕?/p>
第一組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集的資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氣管切開病人29例;第二組為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四川大學(xué)華西醫(yī)院進修期間收集的貴醫(yī)院病人51例。4.2效果對比:第一組使用α糜蛋白酶4000μ+地塞米松10mg霧化吸入,濕化使用0.45氯化鈉氣道滴入濕化每次1ml,每2~3小時一次。第二組不使用氣道滴入法而使用1.25%碳酸氫鈉5ml一天兩次霧化吸入濕化。前者霧化雖然能化痰,但使用中有地塞米松病人的炎癥控制不太好,濕化液滴入過程中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憋氣、心率加快,咳嗽時將部分濕化液咳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其中痰痂形成共4例。后者明顯刺激小,痰液稀薄易咳出,減少病人痛苦,其中痰痂形成1例,此病人都是因為氣管切開傷口輕微滲血,病人減少自主咳嗽次數(shù),管壁痰液與血液混合形成痰痂。
兩組對照說明氣管切開病人不常規(guī)使用氣道滴入法而使用1.25%碳酸氫鈉5ml一天兩次霧化吸入濕化效果好,痰液稀釋易咳出,痰痂形成減少效果明顯。
近年來,氣管切開術(shù)后氣道濕化護理研究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針對不同個體方法不一,各種方法仍有不足之處,需要不斷的研究總結(jié),提高護理質(zhì)量,增強患者術(shù)后的安全度和舒適性。出院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心態(tài)。飲食應(yīng)少食多餐,忌辛辣,忌煙酒,減少對氣管刺激,有呼吸不適應(yīng)者應(yīng)及時就醫(yī),門診定期隨訪。
[1]周穎,徐小艷“氣道濕化的臨床護理”護理研究,2011.
[2]馮元煥,“氣管切開患者兩種氣道濕化方法比較”,天津護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