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準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后,世界各國相繼將抗生素添加于飼料中作為抗菌助生長劑,至今快有70年的歷史。但關于動物日糧里添加抗生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問題,一直在爭論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加深了在日糧中添加抗生素所帶來的多種弊病,例如:①動物體內存在著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也存在著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日糧里的抗生素在動物體內對病原微生物殺滅和抑制的同時,也殺滅或抑制了有益的微生物,從而擾亂了微生物菌群之間相互制約的格局,破壞了微生物的生態(tài)平衡,從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引起了各種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瀉等;②人醫(yī)和獸醫(yī)過多地使用抗生素治病、防病,以及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可使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菌群產生基因突變而成為耐藥菌株,耐藥菌株又能將耐藥因子向敏感菌株傳遞,這種傳遞可以在種內、種間甚至屬間進行,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固有的某些天然耐藥菌株,從而使整個病原微生物菌群漸漸向有抗藥性的方向轉變。所以一種抗生素的使用時間長了以后,病原微生物菌群就能獲得較強的抗藥性,而其大量繁殖的結果,會使動物患病機會增多,并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困難,從而人類患病時無有效抗生素可治療;③動物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可使其免疫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動物慢性病例的數(shù)量增多。研究證明,抗生素在免疫發(fā)生中的抑制作用,對疫苗的預防接種有不良影響,而且與其導致抗原量降低以及直接影響免疫過程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使得動物免疫力低下,極易發(fā)病;④抗生素隨飼料進入動物消化道后,短時間內進入動物血液循環(huán),最終大多數(shù)的抗生素經腎臟的過濾隨尿液排出體外,極少量沒有排出的抗生素殘留在體內。這些殘留在動物體內的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最終隨著動物產品成為人類的食品,對人的機體可產生毒副作用。有些則隨著畜禽糞便排泄物作為肥料造成環(huán)境污染。
在動物日糧中添加抗生素使得動物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增多,養(yǎng)殖成本增加,同時危害人類的健康。鑒于此,2006年,歐盟國家全面禁止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日、韓、美等國也頒布相應法規(guī),在禁用飼用抗生素的國際大環(huán)境下,我國農業(yè)部也表示擬計劃全面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動物日糧放棄抗生素是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尋找綠色安全又能提高飼養(yǎng)經濟效益的抗生素替代品是飼料科學研究領域面臨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許多專家都做了這方面的研究,植物提取物、微生態(tài)制劑、酸化劑、酶制劑等飼料添加劑都表現(xiàn)出了各自的優(yōu)勢,特別是重慶市某公司研發(fā)的紫蘇籽提取物新飼料添加劑(商品名:紫月優(yōu)生素),由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黃酮,在動物體內可轉變成EPA、DHA、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可全面調節(jié)動物的內分泌系統(tǒng),有效促進動物生長,并提高動物免疫力,減少疾病發(fā)生,使動物保持在一種最佳的生長狀態(tài),為養(yǎng)殖戶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這是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所不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