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偉 何建雯 王金莉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基礎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的精神,進一步推動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茖W管理水平,發(fā)揮學校辦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小學階段不同學生之間發(fā)展不均衡、不同步,即使同一位學生的德、智、體各方面之間的發(fā)展也會不同步、不均衡,甚至在智的內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認知能力方面也會表現(xiàn)出發(fā)展?jié)摿桶l(fā)展速度的差異,從而表現(xiàn)出發(fā)展的不均衡。
評價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其“教育性”,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只有構建因人而異的多元評價,才能盡可能給予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希望和前進的動力。所以,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元評價,可以實現(xiàn)“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學生”的教育理想,最大程度地發(fā)現(xiàn)、保護和培養(yǎng)未來的創(chuàng)新人才。
因此,學校在評價流程上充分關注各主體及客體作用的發(fā)揮,從單一的評價變?yōu)榱Ⅲw的評價,從主觀評價變?yōu)榭陀^評價,從“一錘定音”的評價變?yōu)閯討B(tài)發(fā)展的評價。
1.讓評價“動”起來
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樹立“大德育觀”,將德育內化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員關注、全員參與的立體評價結構。
我們在操作層面秉承形成性評價的原則。學期初,各年級明確年級德育培養(yǎng)目標,結合年級主題活動逐一落實;根據(jù)年級不同可每月或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階段性評價,往往各班采取班會形式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并在討論后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學生調整制定新目標或新方案;期末時,在班級范圍內進行互評和終評,以此給予學生足夠的成長空間。
2.全方位、多角度賞識學生
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賞識學生,突出“以愛育愛”,并形成了相應的評價體系,即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周圍人群對他的評價進行綜合有效評價,在這樣的評價過程中,師、生、家長、社區(qū)及時溝通,相互協(xié)作,引導學生不斷調整。
學生的自我評價?!半p主體育人”思路的基本途徑是“以參與求體驗”,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長過程中必需的各種體驗,在實際參與中切實體驗到合作、質疑、挫折、挑戰(zhàn)、成功等,而獲得種種體驗的過程正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他們可以評價自己的智力、能力、實力、毅力,也可以評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信心、勇氣等。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評價極為重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校提倡教師要“睜大眼睛找學生的優(yōu)點”,最大程度地使用“激勵原則”和“無錯原則”。
3.為評價增添校本特色
融校本德育目標于其中,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學校圍繞“以愛育愛”的辦學理念,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制定出了分級德育目標,將學校追求的學生培養(yǎng)方向中蘊含的若干要素分解到六個年級段,讓學生在升入每個年級的最初期就能夠明確自己的發(fā)展目標。這些細化的德育目標與年級級訓、班訓乃至個人的“增加一個好習慣”相契合,形成統(tǒng)一的行為準則,幫助學生由知道轉化為做到,實現(xiàn)知行合一。
融校本課程于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廣泛興趣。新版《綜合素質評價》中有“實踐活動”,因此,我們將社會大課堂作為學生參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固定的學習模式,即“社會大課堂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的體驗感悟,將所學所獲如實記錄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人際交往能力、社會認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融“全才及單項杰出人才”于其中,凸顯“10+N+3”在綜合素質評定中的價值?!?0+N+3”項獎,是結合當前我國小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和小學階段的發(fā)展任務,對原有的德、智、體“三好”標準的進一步豐富與細化。如,針對當前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沖動性強、意志力薄弱等突出的問題和德育要求,我們細化出“愛心、守紀、誠信、勞動、禮儀、安全”等具體的評價指標,甚至進一步細化出具體的行為要求,還為此特別設立了“育愛杯”。
同樣,在“智”和“體”中,我們不但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運動習慣做出了基礎性要求,要求全體學生做到,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進一步細化出“全優(yōu)獎”“單項優(yōu)秀獎”以及“突出進步獎”。同時,我們以“特長”獎、加“N”獎的方式,落實對“美”的關注和細化。
4.從“老師、家長要求我”到“我自己要求自己”
我們期望學生在多元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價值,我們相信,只有擁有價值感的學生才會喜歡自己,只有喜歡自己的學生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愿意不斷進步,尋找和確定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并協(xié)商制定出合理的行動計劃。學生在“自查—自我肯定(成功與進步)—確定新的發(fā)展目標—再自查—再自我肯定—再確定新的發(fā)展目標……”不斷循環(huán)的“自我評價—目標引領”過程中,實現(xiàn)從他律到自律,從“老師、家長要求我”到“我自己要求自己”。
教師也在靜候和參與學生自我評價、師生互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每個學生的潛質和智能優(yōu)勢,在工作中不斷賦予每一個學生愛的期待、愛的肯定、愛的鼓勵,讓這種評價在良性、和諧、自發(fā)的狀態(tài)下不斷增加價值。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