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娟+黃麗偉+馬春節(jié)+覃美蘭+曾潔華
【摘要】目的:對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84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病的新生兒設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另外收集往期在我院使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治療的84例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資料,設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84例患兒在治療后顯效58例,有效19例,無效7例,其中無效病例中死亡2例,總有效率為91.68%;而對照組84例患兒中,有效40例,好轉20例,無效24例,其中無效病例死亡7例,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其療效顯著,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高壓氧;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1
近年來,經過不斷地臨床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有著較好療效,能夠有效促進患兒恢復并降低后遺癥的發(fā)生。為驗證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對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84例患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患兒使用高壓氧治療,觀察分析其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84例患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患兒設為觀察組,同時收集往期在我院治療的另外84例同病患兒設為對照組。觀察組84例患兒中,男患兒為50例,女患兒為34例,平均胎齡為(37.8±1.4)周,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的27例、中度40例、重度17例;對照組84例患兒中,男患兒為45例,女患兒39為例,平均胎齡為(37.6±1.8)周,病情嚴重程度為輕度的26例、中度41例、重度17例。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新生兒卻血缺氧性腦病診斷標準,并根據各自癥狀進行分級分度。對比兩組患兒性別、胎齡、病程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對比性。
1.4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支持及對癥治療,包括有保暖、保持呼吸道暢通與水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血糖,控制驚厥發(fā)生、治療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國產型號為YLC0.5/1.2型的高壓氧艙進行高壓氧治療。其具體操作為:將高壓氧艙加壓時間設置為15min,減壓時間設置為15分鐘,先以每分鐘10L的氧流速進行輸入,換氣約3-5分鐘。關緊艙門,打開排氣閥,調節(jié)供氧流量為每分鐘5-7L,以0.002-0.005MPa/min的速率進行對艙加壓,穩(wěn)壓后保持艙內壓力在0.05-0.07 MPa,并持續(xù)30分鐘,每次治療時間為1小時,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其中輕度腦病患兒治療2個療程,中度及重度腦病患兒治療3-5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時間為10-15天。患兒治療前1小時喂半量奶、排氣,并換上全棉衣物、干潔尿布。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后觀察兩組患兒意識障礙情況、肌力與肌張力情況、原始反射情況、驚厥發(fā)生情況、腦干異常情況等臨床主要恢復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1]:通過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情況以及頭顱CT觀察的腦組織情況對其進行療效進行判定,并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其中顯效為意識與肌力肌張力均恢復正常,原始反射均可正常出現(xiàn),癥狀與體征消失;有效為意識與肌力肌張力好轉,原始反射可出現(xiàn)大部分,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無效為仍舊存在意識障礙與肌力肌張力異常,原始反射不能出現(xiàn),癥狀與體征均無好轉甚至加重?;純褐委熀蟮娘@效率與有效率相加為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數資料中關于率的統(tǒng)計采用卡方()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84例患兒在治療后顯效58例,占總例數69.05%,有效19例,占總例數22.62%,無效7例,占總例數8.33%,其中無效病例中死亡2例,總有效率為91.7%;而對照組84例患兒中,有效40例,占總例數47.62%,好轉20例,占總例數23.81%,無效24例,占總例數28.57%,其中無效病例死亡7例,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發(fā)生率在15%左右,并且該病有著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三高特點,如果不及時正確處理,往往會導致對新生兒產生不可挽回的傷害[2]。而高壓氧療法指的是患兒在高于大氣壓的的環(huán)境中吸入純氧,增加氧在其機體組織血液內的溶解渡的方法[3]。經過不斷臨床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高壓氧療法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點:(1)能有效提升血氧含量以及血氧分壓,使腦血管與腦組織內的含氧量及儲氧量明顯增多,加大毛細血管間氧的有效彌散距離,迅速的改善患兒腦組織內的缺氧狀態(tài);(2)能有效改善腦組織內的有氧代謝,并減少酸性有機物的生成,減輕腦組織酸中毒現(xiàn)象,增強細胞活性;(3)能有效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癥狀;(4)能有效保護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4]。通過本次84例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使用高壓氧療法治療與往期未使用高壓氧療法的84例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研究也可發(fā)現(xiàn),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在使用高壓氧治療后,其治療有效率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其療效顯著,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張翠玲. 護理干預對高壓氧輔助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效果[J]. 吉林醫(yī)學. 2014, 35(22): 5046-5047.
張春芝. 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中的應用效果[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0): 1947-1948.
楊紹珍,劉紅菊.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高壓氧治療的管理體會[J]. 山東醫(yī)藥. 2010, 50(7): 75.
溫小蓮,梁衛(wèi)權,王小東.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23例效果觀察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5): 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