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要:音樂具有美育的功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讓德育和美育共同發(fā)揮作用,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協調的發(fā)展,內在素養(yǎng)和外在素養(yǎng)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優(yōu)秀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新視角
在音樂教學中對德育教育進行滲透,是素質教育對于小學音樂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在教學中要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利用德育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對其個性進行培養(yǎng),對其心靈進行凈化,使其茁壯成長。
一、德育教育的概述
一直以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都將重點放在智育教育上。實際上,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同等重要,德育教育就是對學生各個方面的教育,比如愛祖國教育,愛家鄉(xiāng)教育,愛勞動教育等。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均衡發(fā)展,內在的素養(yǎng)和外在的素養(yǎng)可以實現共同提高。德育與美育、體育以及智育之間彼此滲透,互相聯系,無論是對學校的工作還是對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fā)展都具有一定的保證、動力和導向的作用。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心態(tài)
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能夠讓小學生身心獲得健康、協調發(fā)展。很多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時間比較短,對學習的意義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習主動性比較弱,處在一個非常被動和消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如果音樂教師能夠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就可以讓學生在感受音樂所具有的魅力的同時,對學習也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識,思想觀念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知道學習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紛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就會更強,心態(tài)就會變得樂觀向上,學習態(tài)度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主觀能動性也就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德育主要是針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的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見縫插針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理論能有效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氣勢美,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
在新課改逐步實施的過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也不斷應用而生,情境創(chuàng)設法就是其中之一。相對于書本上抽象的、枯燥的知識點,教學情境可以將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如今農村小學也廣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這個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能力創(chuàng)建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這個教學情境將正確的價值觀和正能量滲透進去,讓學生能夠對德育教育進行感受和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念和價值觀念。
例如,在教學《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高山族的歌舞,讓學生通過精彩紛呈的視頻對高山族歌舞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樣,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對高山族就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和了解。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歌詞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高山族人們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祖祖輩輩熱愛唱歌。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出一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也從中受到感染,用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
(二)開展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課程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音樂實踐活動,以此為載體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音樂素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校園合唱比賽,校園舞蹈比賽等,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需要進行有效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協調和統(tǒng)一。這個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合作精神、集體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歌表演(水花花,泥巴巴)》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舞蹈比賽,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才華和魅力的平臺,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習信心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培養(yǎng)學生輸掉比賽過后不氣餒、不沮喪的個人內涵素養(yǎng)以及贏了比賽之后謙虛、不驕不躁的良好心態(tài)。
(三)開拓課外教學空間
音樂教學屬于一種美育,并不是一個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于課外的活動,使其成為滲透德育教育的載體,在這個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具有的無窮魅力。尤其在農村地區(qū),可以用來進行教學的課外資源非常廣。比如廣袤無垠的莊稼地、無邊無盡的平原、高聳入云的山峰等,這些都是用來進行教學的課外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資源,結合實際情況開拓課外教學空間,讓大自然成為德育教育場所,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學《豐收之歌 打麥號子》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秋游,一起去莊稼地里看看農民們辛苦勞作的場景。在秋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一邊教學生唱《打麥號子》歌曲,比如“打起號子,哼哪!哼哪!來干活咯,哼哪哼哪”。學生一邊唱歌,一邊聯系周圍農民們熱火朝天干活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理解歌詞的內涵,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農民們在勞動過程中的辛勞以及豐收的喜悅,這也是滲透德育的一種有效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屬于愛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結束語:
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心態(tài),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音樂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麗娟.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藝術科技.2015(12):76.
[2]李苑.洛克德育思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性運用[J].音樂時空.2015(13):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