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密賢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臨床效果, 為臨床干預治療提供參考與依據(jù)。方法 240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12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治療模式、治療過程以及用藥等,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 治療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的同時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結(jié)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優(yōu)于本組接受健康教育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U=5.1169、3.5926, P<0.05)。接受健康教育后, 治療組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能夠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治療效果, 可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治療措施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蝗探】到逃J?;護理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90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 同時也是一種終身性疾病, 一旦患者患糖尿病則終身不愈。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較為復雜, 是環(huán)境因素以及遺傳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 導致患者的血糖含量升高, 進而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1, 2]。近年來, 由于國民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 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jié)構(gòu)等也不斷的變化, 致使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直線上升, 已成為我國第三大流行性疾病, 可能導致心、腦、血管和腎臟系統(tǒng)功能受損,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3]。根據(jù)相關資料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 在我國每天約有2767例新發(fā)糖尿病患者, 但在糖尿病的發(fā)病情況以及控制上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種控制措施, 主要是在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情況的基礎上,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減少患者的治療費
用[4, 5]。本研究通過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 并對全程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對比, 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240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通過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患者在來本院就診前尚未接受過全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24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120例。治療組患者中, 男69例, 女51例, 年齡27~70歲, 平均年齡(41.2±9.6)歲;對照組男72例, 女48例, 年齡24~73歲, 平均年齡(45.4±9.2)歲。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治療模式、治療過程以及用藥情況等。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 治療組在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全程健康的護理模式, 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運動干預、嚴格的飲食控制、配合藥物治療以及對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分別測量兩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之后3個月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的水平, 在教育的過程中, 需要隨時患者的情況, 必要時可以進行家訪等方式來了解患者的病情。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6] ① 空腹血糖的評定指標:4.4~6.1 mmol/L為良好, 6.2~7.0 mmol/L為一般, >7.0 mmol/L
為差。② 餐后2 h的血糖評定指標:4.8~8.0 mmol/L為良好, 8.1~10.0 mmol/L為一般, >10.0 mmol/L為差。③患者對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比較 接受健康教育后,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均優(yōu)于本組接受健康教育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的空腹血糖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U=5.1169,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餐后2 h血糖比較 接受健康教育后, 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均優(yōu)于本組接受健康教育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的餐后2 h血糖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治療組滿意109例(90.8%), 一般8例(6.7%), 不滿意3例(2.5%);對照組滿意
78例(65.0%), 一般30例(25.0%), 不滿意12例(10.0%), 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的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運動干預、嚴格的飲食控制、配合藥物治療以及對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 達到對患者血糖的調(diào)節(jié)。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jīng)]有針對性的教育, 導致更多的患者對于治療過程等方面較為模糊, 未能達到有效的控制血糖的目的[7-9]。本研究通過兩組患者分別給予傳統(tǒng)健康教育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 從兩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3個月, 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的水平的變化分析中可以得出:傳統(tǒng)健康教育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都能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但相對而言, 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更為明顯, 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 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生活狀況, 使患者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使患者的血糖能夠持久保持在理想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 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能夠增進醫(yī)患之間的溝通, 具有針對性、預見性和計劃性, 是一種常規(guī)化、制度化的護理干預模式, 能夠提高護士的護理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zhì)量, 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治療效果, 可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治療措施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志娟.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6, 14(6):118-119.
[2] 石四梅.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臨床路徑的應用. 健康周刊, 2016(1):9-10.
[3] 羅彩云, 陳立群, 凌碧娟. 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7):128-129.
[4] 文春梅, 劉青, 冼日鳳.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應用效果探討. 當代護士, 2016(4):154-155.
[5] 黃瑞. 臨床路徑模式對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醫(yī)藥, 2016(1):00221.
[6] 李穎, 康治臣. 臨床路徑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與施行價值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6, 13(32):134-136.
[7] 唐月青. 臨床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旬刊, 2015, 11(8):150-151.
[8] 孫燕, 吳本春, 原永惠. 臨床路徑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5, 21(14):2083-2085.
[9] 葉建美. 基層醫(yī)院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護理效果觀察. 藥品評價, 2016(b12):98.
[收稿日期:2017-0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