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與慢性肝?。–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的關系。
方法 51例CLD合并腹水患者, 其中酒精性CLD患者29例, 非酒精性CLD患者22例, 測定所有入選患者的SAAG值, 同時行胃鏡檢查以明確有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根據(jù)SAAG值, 將患者分為三組:A組(SAAG值為11.0~14.9 g/L)、B組(SAAG值為15.0~19.9 g/L)、C組(SAAG值≥20.0 g/L), 分別比較酒精性與非酒精性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情況及各組間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情況。結果 51例CLD患者中, 6例患者SAAG值為11.0~14.9 g/L(A組), 平均SAAG值(13.62±0.74)g/L, 其中4例為酒精性, 2例為非酒精性。21例患者SAAG值為15.0~19.9 g/L(B組), 平均SAAG值(16.75±1.14)g/L, 其中12例為酒精性, 9例為非酒精性。24例患者SAAG值≥20.0 g/L(C組), 平均SAAG值(21.64±1.37)g/L, 其中13例為酒精性, 11例為非酒精性。29例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2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22例非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1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酒精性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89.7%高于非酒精性CLD患者的72.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例(33.3%), B組伴食管靜脈曲張16例(76.2%), C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4例(100.0%);三組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SAAG值的升高, 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升高, SAAG值與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存在正相關性(r=0.733, P<0.05)。結論 SAAG值與CLD患者門靜脈高壓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發(fā)生有顯著的相關性。
【關鍵詞】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慢性肝??;肝硬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47
慢性肝?。╟hronic liver disease, CLD)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肝硬化[1-3]。臨床上, 60%的肝硬化患者會伴隨顯著的門靜脈高壓。門靜脈高壓可以導致腹水和肝性腦病, 更是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直接原因。因此, 早期準確地判斷食管靜脈曲張的程度及評估破裂出血的風險對于改善CLD患者的預后極為重要。由于門靜脈高壓與腹水及食管靜脈曲張密切相關, 故腹水相關檢查可用以預測食管靜脈曲張程度。SAAG檢測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方法, 反映了血清和腹水中白蛋白的差值[4, 5]。本研究旨在探討SAAG值與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CLD患者51例, 男42例(82.4%), 女9例(17.6%), 其中酒精性CLD患者29例, 非酒精性CLD患者22例, 平均年齡(50.4±8.7)歲。入選標準[6]:酒精性和非酒精性CLD合并腹水。酒精性CLD患者中, 男性患者具有≥10年的飲酒史且酒精攝入量>60 g/d, 女性患者具有≥10年的飲酒史且酒精攝入量>20 g/d。排除標準:肝性腦病, 上消化道活動性出血, 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病綜合征, 蛋白丟失性腸病, 存在其他導致高SAAG值的肝內或肝外性疾病(如布加氏綜合征、門靜脈血栓、脾靜脈血栓), 合并腹膜炎(如結核性腹膜炎、繼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
1. 2 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均行血常規(guī)、肝功能及病毒性肝炎標志物、腹部超聲和胃鏡檢查。通過腹腔穿刺抽取腹水送檢。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白蛋白濃度。SAAG值為同日血清白蛋白濃度與腹水白蛋白濃度的差值。根據(jù)SAAG值將患者分為三組:A組(SAAG值11.0~14.9 g/L)、B組(SAAG值15.0~19.9 g/L)、C組(SAAG值≥20.0 g/L)。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酒精性與非酒精性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情況, 觀察并比較A、B、C三組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線性相關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51例CLD患者中, 6例患者SAAG值為11.0~14.9 g/L
(A組), 平均SAAG值(13.62±0.74)g/L, 其中4例為酒精性, 2例為非酒精性。21例患者SAAG值為15.0~19.9 g/L(B組), 平均SAAG值(16.75±1.14)g/L, 其中12例為酒精性, 9例為非酒精性。24例患者SAAG值≥20.0 g/L(C組), 平均SAAG值(21.64±1.37)g/L, 其中13例為酒精性, 11例為非酒精性。
2. 2 29例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2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22例非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1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酒精性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89.7%高于非酒精性CLD 患者的72.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A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例(33.3%), B組伴食管靜脈曲張
16例(76.2%), C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4例(100.0%);三組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
表2。隨著SAAG值的升高, 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升高, SAAG值與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存在正相關性(r=0.733, P<0.05)。
3 討論endprint
門靜脈高壓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并可在此基礎上形成腹水和食管靜脈曲張, 發(fā)生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后患者預后差且死亡率較高[7-10]。內鏡對預測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斷價值最高, 但患者不易接受, 同時也存在誘發(fā)出血的風險。因此選擇一種較為簡便、準確的診斷方法是臨床中的迫切需求。根據(jù)Starling[2]的理論, 在漏出性腹水患者中, 門靜脈與腹腔毛細血管之間的靜水壓梯度均升高, 故血清與腹水之間的滲透壓差也相應升高。而白蛋白是構成血清及腹水的最主要的成分, 故SAAG值可間接反映門靜脈壓力。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51例CLD患者中, 6例患者SAAG值為11.0~14.9 g/L(A組), 平均SAAG值(13.62±0.74)g/L, 其中4例為酒精性, 2例為非酒精性。21例患者SAAG值為15.0~19.9 g/L(B組), 平均SAAG值(16.75±1.14)g/L, 其中12例
為酒精性, 9例為非酒精性。24例患者SAAG值≥20.0 g/L
(C組), 平均SAAG值(21.64±1.37)g/L, 其中13例為酒精性, 11例為非酒精性。29例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2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22例非酒精性CLD患者中, 有16例患者伴食管靜脈曲張;酒精性CLD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89.7%高于非酒精性CLD患者的72.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例(33.3%), B組伴食管靜脈曲張16例(76.2%), C組伴食管靜脈曲張24例(100.0%);三組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SAAG值的升高, 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率升高, SAAG值與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生存在正相關性(r=0.733, P<0.05)。與既往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相符合:向四國等[3]研究發(fā)現(xiàn), SAAG值的高低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發(fā)生呈正相關, 可以通過檢測SAAG值來預測食管靜脈出血的情況。周冬平[4]在SAAG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預測研究中指出, 二者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SAAG值越高門靜脈直徑越大,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發(fā)生率就越高。
綜上所述, SAAG值與門靜脈高壓所致的食管靜脈曲張的發(fā)生有顯著的相關性, 且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CLD患者中均存在上述相關性結果。SAAG值檢測可作為一種診斷食管靜脈曲張有效的非侵入性檢查方法, 有助于早期診斷, 并可避免過度的內窺鏡檢查。特別是對于不具備內窺鏡檢查條件的基層醫(yī)院, SAAG值檢測可進行推廣, 以預測食管靜脈曲張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Paquet KJ. Prophylactic Endoscopic Sclerosing Treatment of the Esophageal Wall in Varices-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Endoscopy, 1982, 14(1):4.
[2] Starling JR. Peritoneovenous shun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and cirrhotic ascites. Wisconsin Medical Journal, 1980, 79(4):25.
[3] 向四國, 仰湞霞, 陸忠紅.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預測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研究. 河北醫(yī)學, 2014(1):37-40.
[4] 周冬平.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預測價值.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 22(11):1191-1192.
[5] 張莉, 張澍田, 于中麟, 等.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 臨床內科雜志, 2007, 24(2):92-93.
[6] 張輝, 高春, 房龍, 等.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與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的相關性.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2(27):2608-2612.
[7] 蔣彩鳳, 施斌, 謝渭芬.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預測價值. 中華消化雜志, 2011, 31(9): 591-593.
[8] 王友春, 馬建黨, 范銀忠.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與食管靜脈曲張關系的臨床研究.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06, 22(1):45-46.
[9] 韓琳, 許秋泳, 許向農.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與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 5(26):48-50.
[10] 趙淑芳, 宋秀君, 張文蘭, 等.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與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肝功能分級的關系.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3, 40(4):60-61.
[收稿日期:2017-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