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
【摘 要】 網絡視頻、課件學習、社區(qū)學習等遠程教育成為了獲取知識的新途徑。學習不再是以前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但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終極目標。老師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心理輔導是否正確,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師道尊嚴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新的內涵。文章對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做了幾方面的探討。
【關 鍵 詞】 師生關系;新型;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教師法賦予教師提高民族素質的崇高使命。
網絡視頻、課件學習、社區(qū)學習等遠程教育成為了獲取知識的新途徑。學習不再是以前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但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終極目標。老師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心理輔導是否正確,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師道尊嚴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新的內涵。
怎樣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做了幾方面的探討。
一、學生心性不定,老師應忍常人所不能忍
初中階段又稱為青春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初中生的心理發(fā)生了一次大的飛躍。從依賴老師發(fā)展為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半成熟半幼稚。有些學生很快適應初中的學習,有些學生卻還是靠死記硬背,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力不從心,很可能掉隊,出現(xiàn)焦慮、厭學情緒。
記得有一名學生叫小雨。老師提問,他總是把手舉得最高,口里還大聲嚷嚷:“我來,我來!”但老師都發(fā)現(xiàn)小雨回答問題總是牛頭不對馬嘴。我調查了小雨小學的學習狀況,了解到他從三年級成績開始下降,第一次數(shù)學考試不及格時他還哭了。我知道小雨不甘心自己學習默默無聞,但是又不刻苦學習,他的自我和他我發(fā)生很大的沖突。我和學校的心理老師仔細研究了小雨的案例。最后,決定從小雨內心最關心的學習成績開始,無償給他補課,慢慢的小雨的成績東山再起。上課他不再搗亂,他知道什么行為是受歡迎的,即使自己會的問題,老師喊了別的同學他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在集體的允許下,適當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初中生易激動,好走極端,缺乏堅強的毅力。很多時候達不到老師的預期,甚至背道而馳,老師恨鐵不成鋼。這時我們不妨參考秀陽的《師道·怒之慎》:為人師,壓力煩惱,慎勿發(fā)怒,茍若發(fā)怒,過較常人更重。一者,學子少小,心性脆弱,易受傷害,茍受傷害,恐終生難愈。二者,為師者一人怒而眾人受,一染十,十染百,受者甚眾。三者,怒則失敬,失敬則學子不畏不信,恐有荒學業(yè)。
二、善為師者,循循然善誘人
有人說:“教師和學生的臉是對立的,但情感不能對立?!毙∶资俏医踢^的一名女生,家里有三姊妹,他爸爸媽媽把兩個小妹妹帶在身邊,把她留在老家的奶奶家。直到上初一,爸爸媽媽在184買了房子安了家,才把她接到184的家。小米的性格變得特別敏感,在家不和家人同桌吃飯,在學校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和同學鬧翻,動不動還當眾批評老師。小米家境貧困,我家做好吃的就把小米喊到家里來補充營養(yǎng),請她分析班里的情況,她說對了就肯定她,她偏激時就對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小米酷愛讀書,我只要外出就買一些書籍送給她閱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小米不再是帶刺的玫瑰,而成長為班里的中流砥柱?,F(xiàn)在小米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她只要回家就一定來看我,和我一起探討老師博愛的重要性。
三、找準矛盾焦點,選擇教學方法
初中生的很多不良情緒都和學習成績以及老師的評價有關。如果老師能找準矛盾焦點,選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fā)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師生關系使會更加和諧幸福。每個學生都有打造自己的愿望。
在課堂上,我根據(jù)學情,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景,讓每一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做題快的方法好的可以展示作業(yè),能說會道的可以點評學生,學得慢的提問就表揚。班里有表揚欄,課代表把每個孩子方方面面的紅花及時貼在墻上;通過微信群,把孩子的點點滴滴都匯報給家長,針對課堂的情況及時開展一些話題,讓家長也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很多學生受到激勵,學習越來越用心,課堂變得越來越有趣。教學相長,師生互相促進,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
四、有苦有樂,師生融為一體
腦力勞動很容易使人疲勞,及時組織一些娛樂活動可以調節(jié)心情。我家是獨門獨院,家里有音響,我經常邀請同學們周末到我家K歌,每次我們還認真的評選名次,頒發(fā)獎品。獎品是我們師生一起種下的蔬菜。性格內向的學生受了感染也變得落落大方,每次都玩得很high!勞逸結合,家庭作業(yè)完成得很好。“愛使世界旋轉”。老師是慈母嚴父,愛憎分明,時間長了就能贏得學生的信任。當學生焦慮、孤獨、過敏的時候,就會主動向老師敞開心扉,吐露真情,便于老師當機立斷、對癥下藥。
老師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不瘟不火,靜待花開,樹立新型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 王存鳳. 論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 課程教育研究,2017(7).
[2] 王倫鉑. 班主任與學生的新型師生關系[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5).
[3] 王健. 論師生關系的困境及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 科技經濟導刊,20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