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晴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重視跨文化交際的教學,幫助學生排除文化差異,滲透跨文化意識,在體驗中尊重文化,理解差異,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xiàn)由學到用,在用中學。
一、情境再現(xiàn),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英語教材中的culture time通常以兩幅圖片將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以直接概括的形式,告訴它們之間的不同在哪兒。在實際教學中,倘若只是讓學生看著圖片,將這兩句話反反復復讀上幾遍,想必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記憶不深,用得自然也不順手。在教學中,主張將單薄的圖片變成具體的生活情境,以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對話互動中,強化情感體驗,增強主體感知。
在教學Unit 3 A healthy diet的“culture time”時,并沒有直接將教材的圖片呈現(xiàn)出來,而是將教師的早餐與學生非常熟悉的西方人物形象——Captain America(美國隊長)的早餐,進行對比。通過生活情境,引出中西方早餐文化的差異,得出“Chinese people often have some porridge and steamed buns for breakfast. Western people often have cereal, bread, eggs and sausages for breakfast.”在話題的基礎上,還利用圖片,引導學生討論“What else do Chinese people eat for breakfast?”“What else do Western people eat for breakfast?”通過拓展早餐文化的對比,進一步挖掘中西文化的差異。最后以“Do you often drink milk for breakfast?Do you often eat bread for breakfast?”這樣的生活問題,體現(xiàn)中西文化的交融,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分享自己的飲食習慣,由此深化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也是文化交融的一份子,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微課助推,生動解讀文化差異
微課是信息技術下的教學新幫手。在跨文化交際中,可以采用“簡約而不簡單”的微課,將跨文化知識濃縮在5-10分鐘的微課中,以微課生動解決文化差異,拓展學生的英語視野,豐富學生的跨文化知識。同時,促進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有價值的教學信息。
在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中討論了學生最感興趣的暑假計劃,在culture time中還為大家介紹了不同國家的風景名勝,貼近生活,深受學生喜歡。為了進一步打開學生的英語視野,領略更多國家、地方的風景名勝,在課前以“culture time”為背景,創(chuàng)設了一個微課視頻。在這個微課中,教師化身導游,以鏡頭切換的方式,帶領學生游歷世界各地,通過動態(tài)化的圖片與鏡頭切換,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jīng),豐富學生的英語視野,讓學生看得更遠,知道更多。在這個微課中,聽到了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贊嘆聲,看到了眼中閃爍的光芒與向往,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拓展眼界,對世界、英語學習都充滿好奇。
三、多彩活動,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學得好不好,關鍵在于用。在跨文化知識的教學中,要堅持以實踐為主,通過多姿多彩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如小游戲、角色扮演、小組匯報、情景劇、手工制作等,讓學生獲得動手與實踐的機會,在體驗中促進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提高交際能力。在課堂預設前,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際資源,并以活動“放大”這些跨文化交際知識,讓學生有更多體驗與實踐的機會。
教學Unit 2 A new student這單元的“culture time”時,除了“In the UK,this is the ground floor.”VS“In the US,this is the first floor.”外,還鼓勵學生對詞匯在美國與英國的不同叫法展開探究,如足球(football VS soccer)、秋天(autumn VS fall)、糖果(sweet VS candy)、廁所(toilet VS restroom)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小組PK的競賽方式,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線索,快速找出相應的美式表達與英式表達,并完成任務表,最先完成任務且正確率高的小組為勝。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地將跨文化交際這種抽象化的學習內容,放在具體的活動任務中,并適當加入一些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元素,提亮活動本身的色彩,讓學生更愿意去嘗試實踐。在情境模仿與真實對話中,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獲得“用英語表達、交際”的成就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