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西娟
臨洮縣中醫(yī)院兒科,甘肅定西 730500
兒童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誘發(fā)的傳染病且感染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16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1],患病人群中多見5歲以下學齡前兒童且病情較為兇險,致死率極高且傳染速度較快,可嚴重影響患兒生命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根據(jù)兒童手足口病疾病特點以及發(fā)病機制提出了炎琥寧治療,獲得了理想臨床療效。炎琥寧藥物提取過程是給予穿心蓮提取物脂化、脫水以及成鹽步驟后精制而成[2],臨床作用包括抗病毒以及清熱解毒,主要適應證是病毒性肺炎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應用范圍較為廣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該組選取該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給予兒童手足口病患兒炎琥寧治療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參與該次探究的40例患兒均選自甘肅省臨洮縣中醫(yī)院兒科所收治的兒童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組別是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別為研究組(n=20)和參照組(n=20)。研究組中男女患兒例數(shù)分別是11例、9例,患兒年齡在8個月~5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2.3±0.9)歲,病程在 3~6 d不等且中位病程是(3.8±0.4)d;參照組中男女患兒例數(shù)分別是 12例、8例,患兒年齡在11個月~4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2.1±0.5)歲,病程在 4~7 d 不等且中位病程是(4.1±0.1)d。該組探究中給予2組患兒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時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患兒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具體病情變化等,分析結果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給予2組患兒常規(guī)補液治療以及抗感染治療,密切監(jiān)測患兒的藥物反應等。對于參照組患兒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應用利巴韋林治療,每天選取10~15 mg/kg利巴韋林混合100 mL葡萄糖溶液,給予患兒分2次進行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時間是1周;對于研究組患兒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應用炎琥寧治療,每天選取5~10 mg/kg炎琥寧混合50~100 mL葡萄糖溶液,給予患兒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治療時間是1周。
當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包括水泡結痂干燥且不存在滲液等)則判定為顯效;當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體溫下降至37.5℃以下且多數(shù)水泡處在結痂干燥狀態(tài)、少許皰疹仍然存在且臨床癥狀獲得顯著改善則判定為有效;當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臨床癥狀不符合以上標準時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是有效率+顯效率。
對該次參與探究的40例兒童手足口病患兒所有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該組中計量資料用(±s)形式表示,經(jīng)t檢驗,該組中計數(shù)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經(jīng)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分析2組患兒經(jīng)過不同治療后獲得的組間數(shù)據(jù),得出明顯研究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更佳的結論,對比參照組患兒而言,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輕度腹瀉)對比參照組患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將2組患兒經(jīng)過不同治療后獲得的組間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研究組患兒明顯更佳,組間數(shù)據(jù)包括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治愈時間以及皰疹消失時間、治療72 h后谷丙轉氨酶、血尿素氮、肌酸酐,對比參照組患兒而言,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 2。
表2 2組患兒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對比(±s)
表2 2組患兒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對比(±s)
組別體溫恢復正常時間(d)治愈時間(d)皰疹消失時間(d)治療7 2 h后谷丙轉氨酶(μ/L)治療7 2 h后血尿素氮(m m o l/L)治療7 2 h后肌酸酐(m m o l/L)研究組(n=2 0)參照組(n=2 0)t P 3.3 3±0.2 5 4.4 6±0.5 5 8.3 6 4 6<0.0 5 2.2 3±0.4 8 3.3 9±0.3 6 8.6 4 6 1<0.0 5 6.4 8±0.6 7 8.3 6±0.7 8 8.1 7 6 6<0.0 5 3 1.8 8±1.8 8 4 7.5 5±7.9 6 8.5 6 8 0<0.0 5 6.0 5±0.2 2 8.4 6±0.6 6 1 5.4 9 2 0<0.0 5 1 1 4.3 5±7.7 8 1 4 7.5 5±1 4.6 5 8.9 5 0 9<0.0 5
兒童手足口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fā)且病情進展較為迅速,臨床表現(xiàn)具有隱匿性,患兒可并發(fā)肺水腫以及肺出血,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心肺功能衰竭并致死[3],基于此,臨床上十分重視該病患兒的準確診斷以及及時救治,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臨床醫(yī)治原則迅速判斷患兒病情,通過給予患兒及時有效治療顯著降低患兒病死率,良好改善患兒預后。炎琥寧作為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鉀鈉鹽具有解熱、抗炎以及促進患兒腎上腺皮質功能[4],鎮(zhèn)痛效果較為理想,可促進患兒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顯著性增強并可以顯著增強患兒體液免疫功能,對顯著促進患兒免疫球蛋白合成過程以及提高患兒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均存在較大積極作用[5],可對患兒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炎性滲出、水腫等存在明顯抑制作用,促進患兒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并增加患兒垂體前葉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物合成量,臨床作用包括滅活腺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利巴韋林臨床作用是可抑制多種DNA以及RNA,可直接作用于RNA抑制蛋白質合成過程并達到抗病毒作用[6],但是,致畸作用以及殺胚胎作用顯著,不適宜應用于臨床治療。該組探究中,研究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是95.00%,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治愈時間以及皰疹消失時間、治療72 h后谷丙轉氨酶、血尿素氮、肌酸酐均顯著性更佳。
綜上所述,給予兒童手足口病患兒炎琥寧治療存在理想臨床療效,可顯著改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治愈時間以及皰疹消失時間等,值得臨床推薦。
[1]王永紅,曹蘭芳,姚海明,等.炎琥寧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2):144-146.
[2]寧慧娟,張艷玲,伏瑾,等.炎琥寧聯(lián)合干擾素泵吸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刊,2015(9):56-58,59.
[3]王杰.炎琥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手足口病106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27):116-117.
[4]吳曉靜.炎琥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手足口病6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4,6(1):69-70.
[5]康玉英.炎琥寧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4(5):55-56.
[6]劉俊如.炎琥寧注射液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手足口病138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5,31(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