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張性心力衰竭(DHF)又稱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是指在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心室松弛異常和充盈壓升高而導致的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淤血的臨床綜合征。而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是評估心臟形態(tài)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在臨床上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2]。蔡景高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提出“心胃同治”法治療心力衰竭,自擬新建中復脈湯,近年來在常規(guī)西藥的基礎上聯(lián)合新建中復脈湯治療氣虛血瘀型DHF,每獲佳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內科門診或住院診治的DHF病人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45歲~75歲(60.0歲±9.5歲);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Ⅱ級14例,Ⅲ級40例,Ⅳ級6例;合并高血壓病32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糖尿病8例。6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新建中復脈湯組(治療組)30例,男21例,女9例;病程1年~5年;合并高血壓病16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5例;NYHA分級Ⅱ級7例,Ⅲ級18例,Ⅳ級5例。單純西藥組(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病程2年~6年;合并高血壓病18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3例;NYHA分級Ⅱ級7例,Ⅱ7例,Ⅲ級19例,Ⅳ級4例。兩組構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ESC2012年發(fā)布的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標準。①心力衰竭(HF)的典型癥狀和體征;②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正?;蜉p度降低,左室無擴大;③相關的結構性心臟病變(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和/或舒張功能不全。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氣虛血瘀證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擬定,主癥:心悸氣短,胸脅作痛,頸部青筋暴露,脅下痞塊,下肢浮腫;次癥: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結代。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氣虛血瘀證主癥見三項或三項以上,兼見次癥一項或一項以上,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4 排除標準 排除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左室收縮功能嚴重障礙、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病人。
1.5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如吸氧、臥床休息、限制鈉鹽攝入,并給以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及對癥治療。治療組加用新建中復脈湯,方藥組成:黃芪3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蘇嚕子15 g,丹參20 g,白檀香6 g,砂仁6 g,葶藶子15 g,澤瀉15 g。由本院中藥房提供,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沖服,4周為一個療程。如療程中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者,而無法繼續(xù)接受治療者,則退出觀察。
1.6 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GE公司vivid q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M4S經(jīng)胸探頭,頻率為3.5 MHz,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評估治療前后的左室舒張功能。左室舒張功能參數(shù)有:①二尖瓣血流頻譜:舒張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舒張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A比值);E峰減速時間(Dt值)和等容舒張時間(IVRT);②肺靜脈血流頻譜:收縮期S波/舒張期D波;③二尖瓣環(huán)運動:二尖瓣口血流頻譜E峰速度/二尖瓣環(huán)舒張早期E’峰速度(E/E’比值);④左房容積指數(shù)(LAVI)。
1.7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Lee氏心衰計分法制定[3]。顯效:治療后積分減少≥75%以上者;有效:治療后積分減少在50%~75%者;無效:治療后積分減少不足50%者;加重: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DHF病人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用藥前后左室舒張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左室舒張功能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2。
組別時間nE/ADt值(ms)IVRT(ms)S/DE/E’LAVI(mL/m2)治療組治療前300.68±0.15249.10±30.28110.58±11.781.27±0.2615.7±3.538.16±5.35治療后301.40±0.491)2)184.00±26.401)2)87.50±16.741)2)0.78±0.311)2)8.7±3.01)2)25.30±8.481)2)對照組治療前300.65±0.47250.20±25.34114.80±12.721.39±0.2915.0±3.236.18±4.67治療后300.90±0.351)220.70±33.441)99.81±16.571)1.01±0.211)11.1±2.81)30.70±6.211)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1。
目前西醫(yī)對舒張性心力衰竭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還有許多不明確的方面,治療方法也有待探討[4]。中醫(yī)對DHF的認識是包含在心衰的認識中的,根據(jù)病人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及特點,將其歸屬于“心悸”“胸痹”“喘證”“水腫”“痰飲”等病癥范疇。心系疾病多與宗氣的盛衰相關,而宗氣的盛衰又與脾胃有關。臨床上可見“心胃同病”,宗氣不足,胸中陽氣式微,不能貫注心脈,血脈凝滯不通而為病。建中復脈湯是奚鳳霖所創(chuàng)立治療“心胃同病”的著名驗方,考慮到心衰病人多系氣虛陽衰,血瘀水停,胃失和降所致,該方由炙甘草湯合小建中湯加減組成,既取小建中湯建中州之虛,又選炙甘草湯滋陰扶陽以加強活血復脈之效。蔡景高根據(jù)心衰的病機特點,將建中復脈湯合丹參飲加以化裁,立“新建中復脈湯”。其中黃芪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桂枝、炙甘草辛甘化陽,扶助心脾之陽;白芍酸甘化陰,滋養(yǎng)心脾之陰;丹參活血益心,利心脈行瘀滯;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澤瀉利水滲濕;砂仁化濕和胃;蘇嚕子、白檀香寬胸理氣,全方共奏和胃建中,益氣活血,溫陽利水作用[5]。
本研究表明,新建中復脈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DHF,能顯著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及超聲心動圖中E/A、IVRT、E/E’、LAVI等左室舒張功能參數(shù),表明新建中復脈湯對DHF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1] 射血分數(shù)正常心力衰竭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醫(yī)刊,2010,45(11):63-67.
[2] 項怡敏,徐紅豐,洪程,等.左室舒張性心力衰竭的左心形態(tài)及舒張功能的超聲評價[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2,14(5):336-338.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80;83.
[4] 宮麗鴻,于波.益氣養(yǎng)陰活血中藥對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ET-1和ANGII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2):203-204.
[5] 呂凱.心胃同治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J].河北中醫(yī),2009,31(10):1513-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