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
《西游記》第三十七回,在烏雞國,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變成一個神通廣大的老道,將真國王推到御花園的深井里淹死,自己變成國王的樣子,占了王位,統(tǒng)治了烏雞國整整三年。而這是文殊菩薩交辦的任務,并非青毛獅子私自下凡。
這烏雞國王的尸體在井水里泡了三年,后經(jīng)唐僧師徒搭救才重新活了過來,在朝堂上當場揭穿假國王的面目。當孫悟空將要對這個魔王下狠手時,文殊菩薩及時出現(xiàn),說這青毛獅子是奉佛旨來烏雞國報仇的,并解釋道:“當初這個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祖派我來度他歸西。因不可原身相見,我就變成了一個凡僧,向他化些齋供。他被我?guī)拙溲哉Z相難,就用一條繩子把我捆了,送到御水河中,浸了我三天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了我,我將此事奏與如來,如來令青毛獅到此處將烏雞國王推下井,也浸他三年,以報我三日水災之恨。”
一場利用權力泄私憤的報復行動,被菩薩說得如此冠冕堂皇。至于文殊菩薩是真的奉如來的旨意還是自作主張,孫悟空也沒法去找如來求證。
這件事也能看出人際交往中一個有趣的規(guī)律,烏雞國國王本來是很敬佛的,只因為文殊菩薩化成凡人沖撞了他,他懲罰了菩薩,致使菩薩發(fā)怒,派手下的馬仔如此報復他。而那些不敬佛祖而信奉道教的國王,菩薩卻拿他們沒辦法。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你如果不搭理一個人,與他素無來往,他也拿你沒招;假如你平時敬他、愛他,盡量為他出力,有一次因為疏忽,沒有做到位,或者他求你的事你沒做好,反而容易得罪他,真是“升米恩斗米仇”。
當孫悟空指責文殊菩薩讓青毛獅子變成國王淫亂后宮時,菩薩解釋說這是頭騸了的公獅子,沒辦法淫亂。
可明朝氣焰熏天的太監(jiān)呢?正德皇帝時,大太監(jiān)劉瑾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朝覲至京,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面禮”,動輒白銀千兩,有的高達五千兩;天啟帝當政時,大太監(jiān)魏忠賢更是被大臣們尊稱為九千歲,尚書、侍郎等高官爭著認他做干爹。
這些大太監(jiān)盡管為自己和家族謀了許多好處,但是從根本上說,他們就像文殊菩薩那頭被閹割掉的獅子一樣,是專門為皇帝干臟活的馬仔。明朝的文官勢力很大,而且結成利益共同體,欺上瞞下,皇帝也沒辦法,他必須依靠這些文官治國。于是皇帝培植自己的私人親信—太監(jiān),并以東廠和西廠為爪牙,四處偵緝,打壓不聽話的官員和士大夫。如果大太監(jiān)做得太過火了,惹了眾怒,皇帝又得搞平衡,便將這些干活的馬仔作為替罪羊推出去,劉瑾和魏忠賢的下場都很慘,就是這個原因。
于是,干臟活的馬仔罪該萬死,而馬仔的主人卻永遠英武圣明,這樣的戲碼不僅僅在《西游記》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