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學秀
【關鍵詞】 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形式;活動效果;深化主題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22—0043—01
德育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和學校,德育社會化和社會德育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封閉型的學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現(xiàn)代德育發(fā)展的趨勢,因此,要注重德育的開放性,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細致性、生動性,激發(fā)學生對德育的興趣,加深對德育原理規(guī)范的認識與理解,并不斷訓練、升華、自省和內(nèi)化,從而形成比較固定的個體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品質(zhì)。為此,我校依據(jù)學生成長需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在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力求做到目標多元整合,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使每一次活動都成為一個完整的、和諧的、富有彈性的、具有人性化氛圍的教育空間,它既破除了傳統(tǒng)德育的灌輸,又解決了目前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種種弊病,通過主題教育活動方式,把呆板的灌輸變?yōu)閷W生的有趣參與。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設置主題教育月
如,3月開展《文明禮貌月》主題教育活動,4月開展《法制教育月》主題教育活動,5月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6、7月開展《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活動月》主題教育活動,8月開展《軍訓與國防教育及養(yǎng)成教育月》主題教育活動,9月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題教育活動,10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月》主題教育活動,11月開展《法制教育月》主題教育活動,12月開展《安全教育月》主題教育活動。基本上形成月月有主題的德育新局面,迫使我們的德育工作者比牧師更多一份“傳經(jīng)布道”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chǎn)生不間斷的沖擊,讓時間鑄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升華學生人格。
二、注重活動形式
形式是內(nèi)涵的體現(xiàn),形式單一就會使內(nèi)涵表現(xiàn)力不足,讓人乏味。德育活動形式也應該多元化、多樣化,才不會讓我們的學生覺得德育是嚴肅呆板的說教、空洞的馬列主義。如,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中,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組織學生觀看《我的夢 中國夢》開學第一課;結合“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召開一次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班會,出一期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的黑板報或墻報,組織參加 “紅歌傳唱響雄關”歌詠比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
三、深化活動效果
在“重智輕德”頗有市場的今天,為了避免德育工作“應付”、“隨意”、“忽悠”、“不動”等消極行為,還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化活動效果。
1. 強化思想教育。德育切忌說教,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可以消除受教育者的抵觸心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教育。比如,在科技文化藝術月活動中,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們感受革命前輩們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所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從而使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靈魂接受洗禮,人生境界得以提升;又如,在新生軍訓結束后,同學們根據(jù)這些活動寫體會,關注自身的成長,做到有章可循,有樣可效,有轍可鑒,有事可做,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融于集體、融于社會,貢獻聰明才智,發(fā)光發(fā)熱。主題活動月強調(diào)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受教育者形成與一定道德規(guī)范相一致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及道德信念,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題教育活動給學生提供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參與到教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極高的積極性,使主題教育活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如,科技文化藝術月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營造了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和校園氛圍,使學校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
3. 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高中學生來源分散,我校招收的部分學生長期缺乏管教,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極度缺乏,針對這種情況,通過開展軍訓與行為規(guī)范教育月活動,對照“規(guī)范”找差距,加強學校、班級協(xié)調(diào)合作教育;其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取得他們的支持,加強父母責任,共同擔當教育子女的義務。
四、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要使主題教育活動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決不能忽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即在活動后要進行“追蹤教育”。每月主題活動結束時都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信息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xù)加以引導,促其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后,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并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xiàn)。
編輯:郭裕嘉endprint